重磅解讀!2019國家發改委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服務類《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征求意見稿)》
2019年4月8日,國家發改委就《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征求意見稿)》正式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指導目錄》由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三個類別組成,此次修訂的意向旨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快先進制造業、服務業發展。
此次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中涉及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服務業的條目共有40條,均為鼓勵類。其中涉及教育領域的有4條,文化領域23條,衛生領域11條,體育服務領域2條。此前在2018年9月,為了促進消費生產循環,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
提出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快推進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領域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將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轉為企業。可見,教、衛、文、體這關乎國民身心健康發展的四大產業,對于引領我國消費升級、優化消費結構起著重要作用。
教育領域: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
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中涉及教育業的4項條目直接提出鼓勵學前教育、特殊教育、職業教育與遠程教育。我國在教育行業的重心一直在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上面,其涉及人數最廣,對人才塑造起著基礎性作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我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因此除基礎教育外,其他擁有不同受教育需求的群體也應當得到良好適當的教育。
目前四大鼓勵類教育產業各自存在不同的問題,體系尚不成熟或仍未形成體系。總體來說,四大鼓勵類教育面臨的問題主要在于普及率低、教學質量不高、教師資源匱乏且教師素質有待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等。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2012年以來,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重連續七年超過4%,可見國家對教育行業的重視程度之高。2018年我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46135億元,較上年增長8.39%。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36990億元,比上年增長8.13%。教育經費總投入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間的分配占比分別為7.96%、45.21%、15.57%、26.04%、5.22%。
教育產業政策持續利好,吸引資本源源不斷地流入這個領域,K12和高等教育市場趨于飽和,而學前教育和職業教育成為了新的開辟增長點。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增大,穩就業成為首要任務之一。其中,職業教育是快速培養技能人才促進擴大就業的有效途徑。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其中明確點明,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把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沒有職業教育的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的地位。
從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100萬人”,到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未來職業教育政策將不斷加碼,職業教育將是未來教育行業的投資主線。2018年,全國高職招生規模為368.9萬人,目前已落實2019年全國高職招生計劃增量115萬人。
文化領域:數字創意產業是文化經濟轉型升級新契機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但文化產業也存在著根深蒂固的毛病。總體看來,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仍然存在嚴重的“跟風”、“盲目”現象,區域發展極其不平衡,產業結構布局不合理。各地沒有深刻挖掘本地特色,突破發展條件和資源條件的限制,導致文化產業低層次發展、同質化現象明顯,進一步阻礙了文化創新的步伐。同時,國家對于文化產業的支持鼓勵政策也導致了產業投資非理性化,投資效率低下;互聯網以及各種視頻軟件降低了內容制作傳播的門檻,低俗不健康的廣告、視頻、影視等隨處可見、泛濫成災,對傳播內容控制把關的標準和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中,與其他三個產業相比,涉及文化產業領域的條目最多,達23條。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明確提出了鼓勵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近年來,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政策文件密集出臺,數字創意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紅利期。
數字創意產業是2016年在《“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中提出來的概念。綜合原文化部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對數字創意產業的理解,可將數字創意產業概括為:以文化創意為內容,依托數字技術進行生產、傳播和服務的產業,是數字經濟與文化產業相融合的產物。
數字創意產業以文化創意內容為核心,依托數字技術進行創作、生產、傳播和服務,呈現技術更迭快、生產數字化、傳播網絡化、消費個性化等特點,有利于培育新供給、促進新消費,為深入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文化產業發展新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中明確提出,要以數字技術和先進理念推動文化創意與創新設計等產業加快發展,促進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關產業相互滲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領、技術先進、鏈條完整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格局,相關行業產值規模達到8萬億元。
衛生領域:醫療大數據領域炙手可熱
在醫療衛生領域,醫療大數據無疑是2018年以來投資賽道上的“香餑餑”。根據青銅資本的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12月,累計已有600+創業公司,193個融資項目,230+家投資機構爭相進入醫療大數據領域。在2019年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與“醫療大數據應用”也被明確列為鼓勵類產業。
當前醫療大數據進入了快速發展期,行業增速駛入快車道,市場規模連年突破。但是受技術條件的限制,醫療數據壁壘仍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數據孤島普遍存在,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也僅在表層而沒有最大化地發揮應用價值。此外,醫生和患者的大數據意識匱乏,“醫療+大數據”復合型人才供不應求。
2016年6月,國務院發布第一個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的正式文件——《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100個區域臨床醫學數據示范中心,從此健康醫療大數據相關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模式基本建立,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新業態蓬勃發展。
體育服務領域:增長空間巨大
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體育產業處于起步階段,其發展的驅動力主要來自頂層的政策推動。目前我國體育業最為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體育產業結構嚴重失衡,體育用品占整個產業的比重最大,2017年達到80%以上,而體育服務業的發展水平較低。隨著未來國家部門對體育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對體育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市場體系更加完善,各專業細分領域嶄露頭角,賽事運營、健身休閑、競賽表演等領域將會獲得更多資本關注,我國體育服務業的增長空間巨大。
據前瞻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中國體育產業相關政策出臺近10條,覆蓋競技賽事、體育設施建設、體育標準化等各個方面,國家推進體育產業改革的決心可見一斑。未來,伴隨著體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體育產業將由體育制造向體育服務業逐步延展,開放、競爭的體育市場逐步建立,我國體育服務行業商業化程度將大大提高,體育行業進入精細化發展階段。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全球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利用前瞻資訊長期對教育信息化行業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全面而準確地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報告主要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產業發展環境;國外教育信...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