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城市電視臺市場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勢 電視劇仍占主流【組圖】
機構數量逐漸增長,競爭程度愈加激烈
隨著廣播電視業務的發展以及互聯網娛樂媒體的普及,我國從事廣播電視業務的機構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截止2018年底,全國開展廣播電視業務的機構4萬余家。其中,廣播電臺、電視臺、廣播電視臺等播出機構2647家,從事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機構近2.7萬家。隨著廣播電視機構數量的逐漸增加,廣播電視行業競爭程度也變的愈發激烈。
全國廣播電視從業人員97.90萬人,比2017年基本持平。從崗位上看,全國廣播電視從業管理人員16.04萬人,專業技術人員51.38萬人(含播音員、主持人3.10萬人,編輯、記者16.78萬人,藝術人員2.72萬人),其他人員30.48萬人。專業技術人員占比52.48%。
“三足鼎立”均衡局面被打破,其他類型頻道份額持續增長
2017年之前,中央級頻道、省級上星頻道和省級地面頻道基本維持著“三足鼎立”的局面;進入2018年,均衡的狀態局面被打破,中央級頻道份額穩中略上揚,達到30.3%;而省級上星頻道份額出現明顯的下滑,市場份額降至26.4%,比2017年同期減少了2.3個百分點;地面頻道組競爭力進一步減弱,市場份額降至18.5%。取而代之的是其他頻道(包含數字頻道、境外衛視等直播頻道外,還包含了IPTV、外接智能電視及OTT設備等的回看點播收視等非直播收視行為)份額持續增長,2018年其他頻道份額上升至18.0%。
省級上星頻道份額整體下滑,意味著大部分頻道的收視都不容樂觀。2018年,省級衛視競爭力依然呈現階梯式分布。排名前5的省衛視整體競爭力達到了42%,前10的頻道已經占據所有衛視頻道競爭力的63%。排名第7至第17位的衛視頻道競爭力全部低于2017年同期,與第一陣營的差距日益加大。根據CSM52城數據來看,省級衛視全天收視率排行前五分別為北京衛視、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8:00-18:00時段收視率排行前五分別為浙江衛視、湖南衛視、北京衛視、東方衛視和江蘇衛視;19:30-21:30黃金時段收視率排行前五分別為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江蘇衛視、湖南衛視和浙江衛視;21:30-24:00時段收視率排行前五分別為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
三駕馬車格局依舊,各級頻道互有倚重
從節目類型結構來看,電視劇、綜藝和新聞資訊類節目依然是拉動收視的三駕馬車,三大類節目收視量合計約占全部收視量的56.3%。電視劇的播出和收視量仍然處于上升趨勢,也是這三大類節目中唯一一個持續上漲的節目類型,2018年電視劇收視比重已經達到31.8%,市場上近三分之一的收視都來自電視劇,對收視的拉動效應有增無減。新聞/時事和綜藝類節目2018年的播出和收視比重都略低于2017年同期。除了電視劇之外,青少類節目和體育類節目收視比重也有所上升,體育類節目受俄羅斯世界杯影響,提升明顯,從2017年的3.0%上升到2018年的4.2%,是漲幅最大的節目類型。
在不同分級頻道中,所倚重的節目類型互有差異,其中電視劇在各級頻道節目類型中占據份額均居首位,除此之外,省級上星頻道主要側重于綜藝節目資源,而省級地面頻道則發力于新聞/時事和生活服務類節目資源。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城市電視臺盈利模式創新與全媒體轉型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面對中央電視臺和省級電視臺政策、資金、技術、人員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國數量龐大的城市電視臺無疑成為弱勢群體,面臨著來自外部的競爭擠壓和內部的體制機制僵化落后的...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