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超材料行業技術發展現狀與市場前景分析 走在全球前列【組圖】
走在全球前列
目前,人類所使用的各類功能材料都是建立在天然材料所具有性質的改進的基礎上,隨著天然材料各種性質及功能進一步發掘,其潛在的利用空間趨于極限,難以再有實質性的提升。超材料作為具有人工設計的結構并呈現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的復合材料,其出現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正因此,超材料技術研發已得到各國政府、學術界、產業界高度重視。我國對于超材料技術研發同樣高度重視,相關技術研發熱度只增不減。根據SooPAT數據統計,2018年,我國超材料相關專利申請量約為270件,依舊維持較高熱度。
相比發達國家,我國超材料技術研發較晚,但在國家大力支持以及各方的努力下,相關技術已實現長足進步,且已走到全球前列。從專利數量來看,我國擁有著全球最多的超材料技術專利,達到4718件,超過美國、日本等傳統材料強國。
不過,中國超材料研究企業呈現出一家獨大的局面,深圳光啟超材料技術與產品實力雄厚,而其他企業的超材料技術多處于初創時期。此外,中國研究機構專利數量總體多于企業,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具有轉化潛力,其技術團隊是我國超材料研發的中堅力量和重要財富。
具體來看,截至2018年底,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擁有的專利數量均超過1200件,占比分別達38.59%、26.69%;深圳光啟尖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也位列前十,其余則被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大學機構占據。
熱門技術方面,“H01Q15/00 用于對天線輻射波進行反射、折射、繞射或極化的裝置,例如準光學裝置”的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為1577件,占比23.57%;“H01Q1/00 天線零部件或與天線結合的裝置”專利占比也超過10%,其余則在10%以下。
未來超材料技術將向更寬頻譜(太赫茲、紅外)、數字化、智能化(AI)等方向發展,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領域:智能結構材料集成器件,如自診斷、自修復智能材料,傳感器蒙皮材料,納米波導,超衍射極限高分辨成像透鏡等;軍用隱身材料,如雷達波/紅外一體化隱身材料,自適應可控隱身材料、聲學&熱學超材料隱身技術、超材料多物理場兼容隱身技術等;通信遙感系統,如可重構寬帶綜合射頻天線,結構共形傳感器蒙皮等。
行業前景良好
超材料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可應用于通信、醫學、國防、航天航空、遙感等諸多領域。但從目前超材料的商業化進程來看,行業發展仍然處于初期,但前景廣闊,2017年全球超材料產業規模在3億美元左右,預計在2021年達到10億美元,在2025年達到41億美元,市場空間較大。
從我國來看,盡管我國目前超材料的應用還處于測試和小批量生產階段,但國家對超材料的發展是毋庸置疑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大力發展形狀記憶合金、自修復材料等智能材料,以及石墨烯、超材料等納米功能材料。這意味著超材料已經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指出:新型功能與智能材料是七大重點任務方向,以稀土功能材料、先進能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功能陶瓷等戰略新材料為重點,大力提升功能材料在重大工程中的保障能力;以超導材料、智能/仿生/超材料、極端環境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為突破口,搶占材料前沿制高點。
因此,未來隨著超材料行業政策落地實施和技術的不斷突破,我國超材料發展前景良好。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復合材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復合材料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復合材料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復合材料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