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19:《中國護膚品產業全景圖譜》(附現狀、市場規模、用戶現狀、競爭格局、趨勢等)
行業發展歷程較短,對上游依賴性強
我國護膚品行業發展始于20世紀70年代,大致經過了小作坊起步、工業化生產、海外品牌收購、國產品牌層出不窮等階段、當前行業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一方面國產品牌憑借電商渠道優勢以及產品質量的創新在護膚品行業中的市場份額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隨著90后逐步進入職場,年青一代逐步成為護膚品消費大軍,其中男性護膚市場也逐漸形成。
護膚品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為原材料行業和包裝行業,原材料行業包括香精香料、天然油脂、合成油脂、粉質原料、膠質原料、表面活性劑;包裝行業包括紙質包裝、玻璃包裝、塑料包裝、鋁包裝。下游行業主要為商品流通行業,包括美容業和個體消費群體,護膚品行業的營銷渠道對行業銷售有著較為直接的影響。
對護膚品行業影響較大的上游產業主要為護膚品產品外殼的包裝和原材料供應兩個行業。雖然護膚品的品種繁多,功能各異,但就其外部形態和包裝的適應性來看,多數為液體,乳液體或膏狀物,不具備鮮明的外觀,必須通過精美、獨特的包裝設計,才能表現出其本身特性,因此護膚品一般要依賴于包裝,才能很好的實現銷售,除了金屬之外,塑料和玻璃是當前主要使用的護膚品包裝容器材料。
全球規模出現下滑,中國超越美國成全球最大護膚市場
根據歐睿咨詢統計,全球護膚品行業在2017年開始恢復增長,但2018年又出現了大幅下滑,總價值為1327億美元。其中,面部護理是主要的品類,而護膚套裝在2018年顯示出強勁的增長趨勢,增速達到9.6%。
從區域上來看,在2018年中國以276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護膚市場,其次是美國184億美元,占比13.87%,日本以163億美元緊隨其后。
國內規模穩定增長,一線城市仍是消費主力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升、國人對外在形象要求與認知的提高以及核心消費人群結構的變化,持續推動著國內護膚品行業多年來保持穩健的增長。根據歐睿咨詢統計,2012-2018年國內護膚品行業市場銷售額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52%。2018年國內護膚品銷售額較上年出現小幅下滑,銷售額約為1854億元。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市場依然是全球護膚品行業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
從2018年中國的護膚品消費區域來看,一線城市仍是消費主力。原因在于一線城市除了經濟發展水平高于其他城市之外,它們每年還吸引著大量的年輕求職者前往,從而為當地護膚品市場孕育了龐大的消費市場。根據JDND消費指數統計,2018年上海地區的護膚品消費市場份額占比最大,為22.6%,其次為北京市,占比達到22%。
國產品牌異軍突起,受益于電商渠道的日益滲透
根據凱度消費者指數與貝恩咨詢聯合發布的《中國購物者報告》了解到,近幾年我國護膚品市場國產品牌通過不斷創新以及充分利用好了國內強大的電商銷售渠道使得外資護膚品牌的價值份額逐年下降,從2014年的31%下降到2017年的22%。預計未來幾年,隨著國產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得不斷上升以及行業內電商滲透率的不斷提高,外資品牌的價值份額還將繼續減少下去。
本土品牌主攻大眾市場,國際品牌關注度仍居高位
按照價位與目標消費群,護膚品可分為大眾、中端、高端三個檔次。其中大眾市場主要為國產品牌,如大寶、丁家宜、郁美凈、相宜本草等,價位一般低于20元;中端品牌的價格區間一般在100-200元,比較常見的品牌有玉蘭油、歐萊雅、歐珀萊等;而高端品牌市場份額一直都被國際品牌占據,其價格區間一般超過200元,知名的品牌包括雅詩蘭黛、蘭蔻、高絲等。
近年來,中國護膚品市場迅速發展,已經成為一個競爭性的行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有所提高。護膚品市場中,高端市場基數相對較小,但利潤較多,且長期以來一直被國際品牌占據。中端市場和大眾市場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
從2018年國內護膚品品牌關注度情況來看,以雅詩蘭黛、蘭蔻為代表的國際品牌仍身居高位,分別位列第一、二位,并且在關注度TOP10名單中,國際品牌就占了九位。
年輕一代成消費主力,男性護膚潮熱度不減
護膚品已成為中國人的常用消費品,尤其是近十年來歐美大牌對于國內市場的持續投入和培育,加上國內消費升級,國內消費者護膚品消費理念已不斷成熟。
凱度消費指數指出,2017年,中國護膚品市場消費額貢獻占比最大的年齡段群體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護膚品消費貢獻率達到了46%,幾乎接近整個市場的一半消費份額,并且十年后,這部分年輕人仍將是護膚品消費的主流群體,一個最重要的原因為這部分人有充分的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
隨著“日韓風”和“小鮮肉”等概念逐漸引領時尚,男性護膚需求增長迅速。《2018美妝消費報告》指出,我國男性護膚消費額同比增速最近兩年已超過女性。2017年男性護膚消費額同比增速為104%,超過了同時期的女性消費額增速。
行業挑戰凸現,五大趨勢即將來臨
當前,我國護膚品行業主要面臨的挑戰就是回歸簡單、信息透明、可持續發展。單一的尺寸并不適合所有的人,應該讓消費者更容易做出明智的決定。消費者希望溝通是簡單、直接和透明的,作為護膚品品牌,不僅有責任翻譯INCI(國際命名化妝品原料),而且有責任解釋這些成分是如何起作用的,并給出真實反映成分效果水平及其傳遞系統的結果,并且信息要解釋得十分清楚,這樣消費者才能得到他們所期望的護膚產品。
隨著這些挑戰逐漸被轉化為各大護膚品牌的發展機遇,國內護膚品市場上的一些新的趨也將一一顯露出來。如“成分黨”的崛起(“成分黨”是指比較了解護膚品行業,要求護膚品皮膚護理成分完全透明)、簡化皮膚護理流程,多效合一產品備受青睞、輕醫美的護膚方式更加流行、X一代成為不被遺忘的護膚消費群體、模擬與跟蹤裝置讓護膚更加智能化。這五大趨勢的具體內容及典型案例如下表所示: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護膚品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護膚品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護膚品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護膚品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