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生物識別技術行業市場規模與發展趨勢分析 多生物特征融合技術受關注【組圖】
全球生物識別技術規模不斷擴張
全球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最早運用于法庭科學的司法鑒定,多是對靜態圖像(指紋圖像、臉形圖像)的事后采集和識別。到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特別是9.11恐怖事件之后,由于國際反恐斗爭的需要,對靜態、動態圖像的事前事后采集和實時鑒別,已成為防范安全風險的主要技術手段。
此后,生物識別技術不再局限于安全防范領域,逐漸在機場、銀行和各種電子器具上進行了更多實際應用,國外許多高新技術公司試圖用眼睛虹膜、指紋、面貌特征等取代人們手中的信用卡或密碼。
由于具備顯著優勢,生物識別技術開始在金融、電信、信息安全、電子政務等領域普及,全球生物識別技術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張。根據IBG數據,2017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的規模已達到約131.5億美元,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在160.8億美元左右。
在各類生物識別技術中,指紋識別仍占據最高份額,但整體呈下降趨勢,占比已從2007年的66.9%降至2017年的56.7%。指紋識別技術行業市場規模增長也逐漸放緩,2013年以后,同比增速回落至兩位數以內。2017年,全球指紋識別技術(包括AFIS和非AFIS的指紋應用)規模約74.56億美元,同比增長7.71%。
語音識別盡管研發熱度較高,但受制于技術成熟度、用戶使用習慣等,尚未能充分打開市場空間。2017年,全球語音識別技術規模約6.58億美元,市場份額約5%,從2010-2017年語音識別技術的規模走勢來看,其規模及比重都在逐年下降。
相比之下,人臉識別技術更為成熟,國內已有眾多廠商做到了超過99%的準確率。同時,人臉識別更符合用戶使用習慣。因此,近年來,人臉識別得到快速普及,市場規模大幅增長。2017年,人臉識別技術規模為21.57億美元,同比增長達19.83%;在全球生物識別市場中所占份額約16.4%,僅次于指紋識別技術。
虹膜識別方面,虹膜識別作為生物特征識別的一個重要分支,是指利用人眼虹膜區域進行身份鑒別的技術,具有高穩定性、高可靠性和高防偽性等優點。但由于應用場景不多,當前發展不盡人意。2017年,全球虹膜識別技術規模還不到7億美元。
多生物特征融合技術將廣泛應用
全球生物識別技術發展主要呈現出三大趨勢,首先是技術多元化。指紋識別技術由于其技術的穩定性,一直是生物特征識別領域的應用熱點,但由于其易被復制的缺陷,已無法滿足生物特征識別的應用需求。近年來,隨著人臉、虹膜和靜脈等識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其產品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未來,生物特征識別技術也將繼續多元化發展。
其次,多生物特征融合技術廣泛應用。由于客觀條件變化的不可估計性,單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往往會遇到難以克服的特例。而且在安全性要求極高的應用領域,單生物特征識別的性能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多生物特征識別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多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利用了多個生物特征,結合數據融合技術,不僅提高了識別的準確性,而且擴大了多生物特征識別系統的應用范圍,降低了多生物特征識別系統風險,是未來生物特征識別應用領域的必然趨勢。
最后,深度學習技術成熟應用。與傳統的機器學習算法相比,深度學習算法有更強的大數據擬合能力,目前被廣泛應用于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和計算機視覺等方面。不過,深度學習算法需要大量數據來保證在測試集上得到比較好的推廣性,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將成接下來研究重點。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生物識別技術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主要分析了中國生物識別技術行業的發展背景;全球生物識別技術行業的發展;中國生物識別技術行業的發展;中國指紋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虹膜識別技術以及語音識...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