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的汽車夢系列之——華為的汽車夢:我們不造車,但要打造未來汽車的“大腦”
在汽車領域,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多次對外界表示華為永遠不會跨界造汽車。但是,根據目前華為在車聯網、車路協同和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來看,華為已經鎖定要成為未來汽車的“大腦”,并通過與其他車企合作的方式在未來的汽車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車聯網:聚焦車聯網平臺基礎設施,布局完整產品鏈條
早在2013年,華為便成立了車聯網業務部,在車聯網進行了深入布局。2018年6月,華為與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PSA)構建的全球最大的前裝車聯網項目,目標在2020年實現在8大區域上線運營,支持超過1000萬互聯網車輛,為180多個國家提供移動出行服務,項目的完全落地將成為華為在車聯網領域發展的新里程碑。
但與BAT在車聯網領域重點布局車載OS系統不同,華為車聯網整體定位聚焦在車聯網平臺基礎設施。即主要以2018年發布的OceanConnect物聯網平臺為核心,聚焦構建連接和ICT基礎設施,不做數據變現,不開發和運營個性化應用,主要為車企提供ICT服務,包括3G/4G網絡(未來5G)、通信模組/T-Box、物聯網平臺、云數據中心等,數據的自主權和掌控權依然歸車聯網服務商以及車廠所有。
具體來看,而華為OceanConnect物聯網平臺的關鍵能力包括:提供連接管理、設備管理和應用使能基礎能力;定期發布車聯網服務套件,支撐各行業伙伴快速實現各種物聯網業務應用;通過分層的安全架構,實現統一安全的車輛網絡接入;T-Box或車機內置IoT Agent,簡化各類終端廠家不同協議的靈活適配;對接車企已有IT/OT系統,實現數據統一呈現和管理,降低企業投資成本等。
事實上,2018年是華為在車聯網領域高速發展的一年。除了OceanConnect物聯網平臺以外,華為還有其他眾多車聯網關鍵產品相繼面市和落地。目前,華為已完成了從解決方案到車載終端,到網絡平臺,再到芯片的較完整的智能汽車產品鏈條。
而除了自主研發產品外,華為還通過與其他廠商合作,共同推進車聯網和智能汽車等方面的研究與發展。合作的整車廠除了PSA以外,還包括奔馳、寶馬、奧迪、東風、長安、上汽、一汽、廣汽、大眾通用等車企。
車路協同:2018年布局提速,成為國內領跑者
如果說車載信息服務是車聯網1.0、車聯網平臺是車聯網2.0,那么車聯網3.0就是車路協同時代。目前,在車路協同領域布局的大型企業主要是百度、阿里和華為3家公司,其中華為的布局最深入。華為從2016年9月牽頭成立5GAA聯盟開始便在車路協同領域有所投入,隨后一直針對LET-V2X/C-V2X技術進行研發和測試,并自2018年年初開始陸續發布海思Balong芯片、RSU(路邊單元)、T-box、MEC、V2X server等多款車路協同產品。總體來看,2018年華為在車路協同領域的布局有所提速,并已經成為國內該領域的領跑者。
此外,由于車路協同主要是車聯網通過路側智能攝像頭及時發現穿越馬路的行人,通過路側RSU或移動基站上報給V2X server,經過判斷后再通過車聯網系統通知車主,或觸發ADAS系統使自動車輛停車,以減少相關事故的發生。因此,華為的布局也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其一,高精度定位能力,精準感知車周邊障礙,華為主要研發發布了多個E2E相關產品;其二,網絡傳輸優化,要求可以動態調優,而5G傳輸正是華為的核心技術;其三,V2X(車對外界的信息交換)的邊緣部署,以實現車與車(V2V)、車與路(V2I)、車與人(V2P)、車與云(V2N)之間組網實現智能動態信息服務、車輛智能化控制和智能化交通管理等,提高交通通行效率,促進交通安全,華為現已做了大量實驗,在海外重點與車企進行測試,在國內已有許多實物測試,且已有相應的測試結果。
自動駕駛:側重算力硬件層面,5G技術優勢鞏固競爭實力
華為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是直接從L4級別開始切入的。2018年10月,華為發布AI戰略與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標志其正式開始進入自動駕駛領域。但不同于百度、騰訊、阿里、京東等側重于算法軟件層面的投入布局,華為現階段主要側重于算力硬件層面,即計算力與數據層面,但并不排除以后會擴展至自動駕駛軟件層面。
具體來看,除了在2018年10月發布有助于推進自動駕駛發展的昇騰系列芯片與OceanConnect車載平臺以外,華為還將自動駕駛汽車定義為一個移動的數據中心,并在HUAWEI CONNECT 2018期間發布了涵蓋芯片、平臺、操作系統、開發框架的使能自動駕駛的移動數據中心MDC,相比業界當前的自動駕駛計算平臺,MDC具有“三高一低”的技術優勢,在滿足L4級別自動駕駛高性能、高安全可靠需求的同時,還具有節能、延長續航里程等優點,是華為給汽車裝的更高級別的智能“大腦”。
此外,相比一些互聯網公司對造車的雄心勃勃,華為展現的是一種友好的合作者姿態,其主要通過和國內外車廠的合作來發展自動駕駛。2018年10月,華為已與奧迪達成合作,共同攜手改造汽車,共同研發L4級自動駕駛,推出全新的智能網聯汽車;同時宣布華為MDC移動數據中心已經集成入奧迪Q7的原型車中。
值得一提的是,5G將通過改善C-VX2(vehicle-to-everything)性能將直接推動自動駕駛的發展。目前,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在內的車輛傳感器受限于視距、環境等因素影響,無法實現高精確度的外界感知,限制了自動駕駛的發展。而由于5G時代網絡切片技術具有大帶寬、低延遲、高可靠的特性,可以使機器和機器之間的信息傳輸從根本上突破了時間、數量、空間和角色上的限制。因此,5G技術未來有望成為融合感知系統、信息交互系統、智能計算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承載基礎。
而華為在5G技術領域的顯著優勢必將鞏固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實力。一方面,在5G標準專利上,據2019年1月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發布的全球5G標準核心必要專利數量排名顯示,華為以1970件的專利數量拿下了第一,遠超諾基亞、愛立信等老對手,而這也是繼上一次統計后再度奪冠。
另一方面,在5G商用化上,華為也是行業內目前唯一能夠提供端到端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廠商,技術成熟度比同行至少領先12-18個月。一是在芯片方面,華為已對外發布了一款全新的5G多模終端芯片——巴龍5000,這是全球首個支持V2X的多模芯片,可用于車聯網、自動駕駛;二是在基站的部署方面,基于華為推出的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華為天罡可讓整個5G基站尺寸縮小55%,重量減少23%,很好地解決了基站部署成本問題。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車聯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車聯網產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車聯網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車聯網產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