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電線電纜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勢 企業集中于華東、華南地區【組圖】
簡介:我國電線電纜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不足30%。企業多集中于華東、華南地區,江蘇、廣東、浙江分列三甲;西北地區電線電纜行業最為薄弱,未來發展前景可期。預計未來由于技術進步、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原因會使我國電線電纜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也將從價格競爭轉向品牌、質量競爭。
中小企業居多,規模以上企業不足30%
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線纜分會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電線電纜行業企業數量約為18000余家,而規模以上企業僅為4034家,占比不足30%。2011-2017年,我國電線電纜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呈波動上升趨勢,2017年受國家調整過剩產能影響,規模以上企業數量較上年減少30家。目前產能過剩情況依舊存在,預計2018年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約為4000家左右。
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
我國電線電纜行業正處于成熟期,產品同質性嚴重,多以中低端為主,競爭異常激烈。頭部企業沒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導致我國電線電纜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2017年,我國電線電纜行業CR10不足10%,CR100約為20%。
雖然我國電線電纜行業整體規模位居世界世界首位,但在行業集中度方面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發達國家的電線電纜行業經過多年發展,特別是面對原材料價格波動,小企業逐漸退出市場,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美國前10名線纜制造商(如通用、百通、康寧、南線等)占據了市場份額的70%左右;日本7大線纜企業(如古河、住友、滕倉、日立、昭和等)占市場份額的65%以上;法國五大線纜企業(耐克森、新特等)包攬了法國市場的營業額,占據了法國市場份額90%以上。而我國前十線纜企業僅占據中國市場份額不足10%,龍頭企業發展潛力巨大。
企業集中在華東地區,廣東、江蘇分列第一第二
從我國電線電纜規模以上企業的地域分布來看,華東地區企業最為集中。2017年華東地區企業數量為2214家,企業數量占比超過50%;其次為華南地區,企業數量為652家,占全部企業數量的16.16%。而西北地區企業數量最少,規模以上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僅有35家,占全部企業數量不足1%。主要原因為西北地區電線電纜需求較小,生產企業產品大多要外銷到其他區域,額外的運輸成本導致生產成本過高,隨著近些年西北地區能源產業的逐漸發展,不斷有大廠在西北地區投建分廠,西北地區電線電纜行業的發展前景比較樂觀。
從省份分布來看,江蘇、廣東和浙江位列三甲,企業數量分別為800家、601家和533家。企業數量在100家以上的省份有9個,分別為江蘇、廣東、浙江、安徽、山東、河北、遼寧、河南和上海市。
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行業競爭由價格轉向品牌、質量
電線電纜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2014年以來,全球各國電線電纜制造企業已經開始了兼并重組步伐,而中國行業集中度低、高度分散化的格局不利于行業的持續發展,在下游需求不斷提升的情況下,中國電線電纜制造企業的并購重組步伐將會加快,加之銅期權的推出,會進一步減少原材料價格波動對制造企業的影響,推動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隨著下游產業對電線電纜配套產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為把握新的發展機遇,近年來行業內領先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完善研發體系,不斷增強自身綜合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推動了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
行業競爭將從價格轉向品牌、質量等。在結構調整的不斷推進以及細分市場需求的升級下,品牌與質量將成為行業內企業之間競爭的關鍵因素。通過不斷強化品牌效應、提升產品質量等方式,電線電纜企業將逐步擺脫價格競爭,參與到中高端市場競爭。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電線電纜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根據電線電纜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電線電纜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審慎分析與預測。是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科研單位、銷售企業、投資企業準確了解行業當...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