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通用航空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加快【組圖】
空域資源改革持續推進
空域是航空器運行的環境,也是寶貴的國家資源。我國的空域管理模式是空軍代表國家承擔空域的管轄權,對空管委起決策作用的是空軍作戰部,民航空管部門僅負責所分配航路內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務和指揮,大約僅20%左右的空域劃歸民航局管理。
近年以來,我國政府極為重視空域改革,積極推進低空開放、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從政策導向來看,國家正在不斷深化低空空域試點。2010年起,低空空域的劃分只在9個試點區域試行,分別為沈陽、廣州兩大管制區,以及唐山、西安、青島、杭州、寧波、昆明、重慶七個管制分區;2014年,在上述全國“兩區一島”和“兩大區、七小區”組織較大范圍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涉及全國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試點地區占全國空域的33%; 2018年,在由四川省政府牽頭、軍民航和當地公安部門共同參與的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點。
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加快
綜觀我國通用航空發展,通用機場數量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通用航空發展的關鍵問題。實際上,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社會資本,對通用機場建設都表現出了很高的積極性。可以說是市場有需求、建設有熱情。截至2017年底,各地基本上都出臺了通用機場建設規劃;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擬規劃建設的通用機場有近1000座。
自2017年4月14日民航局《通用機場分類管理辦法》發布以來,取證通用機場數量一直處于加速增長態勢。新制度實施至2017年底的半年多時間里,全國即新增取證通用機場10個,增長速率超過了往年水平的2倍。2018年以來,取證數量增長持續發力,第一季度全國取證通用機場新增24個,達到103個。第二季度取證數量猛增65個,全國取證通用機場數量達到168個。
航空器進口額迅速下降
隨著我國通用航空業的發展,航空運輸需求不斷增長,服役飛機的數量不斷增加,同時技術創新和機隊更新也拉動了對新飛機的需求。而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研制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每年都需花費巨資從歐美等國家進口飛機,不過這一情況近年來逐漸得到緩解。
自2016年開始國產飛機開始躋身世界民用客機行列,2016年6月中國自主研制的首架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700起飛,標志著國內航線首次擁有自己的噴氣式支線客機。2018年4月,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一年之后,中國商飛公司已獲得C919大型客機國內外各類用戶815架訂單。與我國航空制造業飛速發展相反的是,我國飛機及其他航空器進口的下降。
2015年中國飛機及其他航空器進口量明顯有大幅度的增長,2015年中國飛機及其他航空器進口量為68274架,同比增長533.9%。2018年1-10月中國飛機及其他航空器進口量為802架,同比下降93.5%。
從金額方面來看,2014年-2016年中國飛機及其他航空器進口金額逐漸下降,2017年中國飛機及其他航空器進口金額有所增長;2018年1-10月中國飛機及其他航空器進口金額為20554.3百萬美元,同比增長15.9%。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年中國通用航空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通用航空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通用航空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通用航空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