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剛需+政策+資本,共同支持行業快速發展
一、城市道路供給不足,產生智能交通需求
據公安部統計數據計算可知,截至2017年底我國每百人汽車擁有量為15.6輛,較2016年增長了11.26%;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可知,2017年我國人均城市道路面積為增速為1.3%。從下表統計數量來看,我國道路設施增長速度顯著慢于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城市道路供給和需求之間呈現顯著的不匹配。受城市已有土地面積和高昂拆遷費用的制約,大規模增建道路設施的方式已不可行。因此,城市交通結構的優化調整成為當務之急,其中智慧交通系統的建設將相當程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使得除了一線城市外的部分二、三線城市也開始出現道路交通擁堵現象。根據高德地圖交通大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監測的100個主要城市結果顯示,銀川擁堵狀況全國居首,其次為濟南、洛陽、北京、呼和浩特、贛州、合肥、哈爾濱、茂名、汕頭。前十位擁堵城市僅有北京一個一線城市。因此,部分二三線城市目前也開始引入城市智能交通平臺,對交通狀況進行整體監控,相關產品需求迅速擴大。
二、政策利好助推,行業迅速向二三線城市蔓延,全國范圍內得到快速發展
2016年,發改委和交通部聯合發布了《推進“互聯網+”便捷交通促進智能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要求應用互聯網實現智能交通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要通過先進感知監測系統和大數據平臺,打造智能化的交通基礎設施;其二是推動核心技術的研發應用。此外,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也涉及“智能交通”。還有,交通部印發的《智慧交通讓出行更便捷行動方案(2017—2020年)》,推動企業為主體的智慧交通出行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互聯網+”便捷交通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普及,國內城市交通擁堵情況越發嚴重。不過,隨著地方政府智能交通相關政策推行,城市交通得到一定緩解,特別是一線城市,根據高德地圖交通大數據顯示,十大擁堵城市中僅有北京一個一線城市,而二、三線城市交通情況更加惡劣,說明智能交通建設正向二、三線城市蔓延。
近年來,眾多政策紛紛出臺支持智能交通產業發展,隨著城市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城市智能交通產業規模也在逐年擴大。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規模達456.7億元,同比增長10.6%。
三、資本市場加持,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可觀
據ITS114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城市智能交通千萬項目鐘表市場規模排在前10的企業總計市場規模51.48億,項目數總計168個,前10中標企業千萬項目市場規模約占總市場的27.08%,共有接近600家企業分享1100個城市智能交通項目。
2017年,我國城市智能交通千萬項目市場規模約為190.08億,項目數1087個,市場項目平均規模約為1748.68萬。從市場規模來看,2017年我國城市智能交通千萬項目市場比2016年增長了31.94億,增長率為20.2%。智能交通作為一個新經濟增長點的戰略新興產業,具有良好的市場效益,結合未來市場需求分析以及相關政策規劃,未來幾年我國智能交通行業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MarketandMarketets發布的交通管理市場報告中顯示,全球智能交通將從2017年的2296億美元成長至2022年的5948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達21%,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理事長吳忠澤預計到2020年中國智能交通領域市場將達到1820億元人民幣,智能交通產業前景十分廣闊。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綜述;世界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狀況;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發展情況;智能交通主要細分產品市場發展狀況;主要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情...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