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臺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機成功研發,生物3D打印前景巨大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面向活體器械的功能材料與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技術開發”重點專項啟動推進會在浙江杭州舉行。會上,杭州捷諾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中國第一代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機“Bio-architect®X”,緊扣臨床轉化和應用需求,完成了50余項技術創新和突破,可以實現對醫療制品的大批量穩定制備。這意味著我國生物3D打印技術已經走在國際前端,彰顯巨大的行業前景。
我國生物3D打印機的行業地位越來越高
事實上,中國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機的成功研發也不是一簇而就的。早在2013年8月,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徐銘恩教授帶領的團隊研發成功了國內首款3D生物打印機。這臺國內首款生物3D打印機的成功研制意味著我國3D生物打印的研究已進入了世界先進水平行列,在國際舞臺上已可以和美國的Organovo公司等3D生物打印先驅同臺競技。
就目前而言,國際上主要生產的生物3D打印機企業有德國EnvisionTEC、美國Organovo、四川藍光英諾、瑞士RegenHU和杭州捷諾飛等公司,除了歐洲、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地區和國家的傳統優勢企業之外,我國四川藍光英諾和杭州捷諾飛等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和理論突破,在生物3D打印機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在國際上的行業地位越來越高。
圖1:全球主要生物3D打印機提供商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生物3D打印手術落地
我國生物3D打印技術不僅僅在設備上有所突破,生物3D打印手術落地進程也不斷加快。近年來,為了發展我國生物3D打印技術,國家和各地方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激勵措施。2013年,國家863計劃中首次將3D打印選入,并擬撥不超過4000萬的專項研究基金,同時,各級地方政府對于發展3D打印產業有著很高的積極性。3D打印產業園區在全國范圍內開始興起,為我國生物3D打印技術提供了強大的發展動力。
經過我國近幾年對于生物3D打印領域的發展,2017年11月,隨著我國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機成功研發,我國首度將3D打印的生物產品運用到手術之中,取得了歷史階段性的成功。
圖2:2017年生物打印進展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設備和技術的逐漸成熟,推動中國生物3D打印的發展
從應用端來看,目前我國生物3D打印設備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從整個醫療器械的發展情況來看,2011-2015年,我國醫療器械的銷售收入逐年增長,但是增長速度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不過,由于我國醫療器械整體行業產品參差不齊,行業產品魚龍混雜,極大程度上的制約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2016年,行業整體銷售收入首度出現下滑,實現銷售收入2247.24億元,同比下降0.92%,停止了持續的增長階段,進入行業調整時期。
圖3:2011-2016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銷售收入及增長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雖然我國整體醫療器械的銷售收入在下滑,但是從整體來看,我國對于高端醫療設備的缺口仍然很大,并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逼近,我國醫療器械仍然存在較大的發展動力。而隨著我國第一代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機的面世以及相關手術的成功案例,對于全面發展和推廣高精度的生物3D打印設備建立了較好的認知基礎和市場準備,推動著我國生物3D打印的發展。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我國生物3D打印行業產值大致占整個3D打印領域的9%左右,到2016年,我國生物3D打印行業產值規模大致在1.08億美元,而到2020年,我國生物3D打印行業的產值占比情況將會和發達國家產值占比情況持平,達到15%左右,產值為5.49億美元,2016-2020年的復合增長率高達50.05%,彰顯巨大的發展前景。
圖4:2015-2020年我國生物3D打印行業產值規模及預測情況(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總體來看,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機的成功研制,不但推進了我國醫療器械領域、生物3D打印領域和人工組織器官的臨床轉化進程,也為我國醫療行業提供了一種全新可行的發展方式,但是要實現全面性的推廣和應用仍然有一定的距離,不過相信隨著我國生物3D打印技術的不斷精進,我國整體醫療水平將會有巨大的提升。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數碼噴印墨水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數碼噴印墨水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數碼噴印...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