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牽手四大行 金融科技向前邁進
進入2017年6月以來,互聯網科技行業動作頻頻,紛紛與傳統銀行業展開戰略合作。隨著行業巨頭們陸續牽手成功,金融與科技進一步融合將成為傳統銀行業不得不正視的話題。
BATJ、四大行,一個都不能少
2017年3月28日,中國建設銀行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宣布戰略合作。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均親自出席。按照協議和業務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推進建行信用卡線上開卡業務,以及線下線上渠道業務合作、電子支付業務合作、打通信用體系。
6月16日,京東金融集團與中國工商銀行達成金融業務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啟動京東金融與工商銀行全面業務合作。雙方將在金融科技、零售銀行、消費金融、企業信貸、校園生態、資產管理、個人聯名賬戶等領域展開全面深入的合作。
6月20日,百度與中國農業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合作領域主要是金融科技、金融產品和渠道用戶,雙方還將組建聯合實驗室、推出農行金融大腦,在智能獲客、大數據風控、生物特征識別、智能客服、區塊鏈等方面探索。
6月22日,中國銀行對外宣布,“中國銀行-騰訊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掛牌成立,二者將基于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建普惠金融、云上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
圖表1:BTAJ紛紛牽手四大行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合作內容進一步升級
銀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4年。早在2004年7月,工商銀行與騰訊公司正式簽署電子商務戰略合作協議,在發行虛擬聯名卡、推廣電子銀行產品、開展共同的網上安全認證、共享營銷宣傳渠道及客戶資源等方面開展合作。而騰訊的競爭對手阿里巴巴則在2005年11月與建設銀行簽訂銀企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在金融產品、金融服務、金融創新、金融技術等領域結成長期、全面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之后雙方相繼發布各自的電子商務聯名借記卡--支付寶龍卡和牡丹QQ聯名卡。
銀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的早期合作內容主要停留在聯名卡、電子銀行、備付金存管等初級層面,而今天雙方的合作內容開始真正地向技術革新的層面過渡。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與銀行業務的結合應用成為合作中的重點。
圖表2:銀行業與互聯網行業合作內容升級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合作創新,走向共贏
選擇與互聯網巨頭牽手的四大行自身實力都非常雄厚,既然能夠“躺著賺錢”,為什么還要這么拼呢?
與傳統銀行相比,互聯網巨頭的優勢在于數據和技術。目前,傳統銀行雖然存在龐大的用戶基礎,但是在對用戶行為數據的收集上十分落后,也缺乏相關的基礎設施。而互聯網公司雖然在數據和技術方面走在前面,但由于自身業務發展規模和空間相對較小,使得產品在應用場景和覆蓋面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雙方合作能夠較好地實現優勢互補。
從傳統銀行業初嘗互聯網金融帶來的危機感,到阿里巴巴因為支付寶轉賬額度和四大行針鋒相對,再到如今雙方攜手,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對銀行業帶來的沖擊和改變是不可忽視和不容小覷的。如今,傳統銀行再獨自埋頭苦干,將互聯網公司視為競爭對手已是不合時宜的了。畢竟,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進入下半場,互聯網公司與金融機構只有各展所長,多方合作才能提升整個行業的經營效率。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互聯網+銀行發展背景;中國互聯網+銀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前景;中國互聯網+銀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路徑;中國互聯網+銀行業典型業務模式創新情況;中國銀行業移...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