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決心6年實現脫貧 消費邁向精神文化領域
10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洪天云介紹了扶貧工作進展和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及扶貧日活動安排等方面情況。洪天云表示,中國6年要實現7000多萬人口脫貧,意味著每年要減貧1170萬,每月減貧100萬。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人們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實現脫貧,意味著目前中國的貧困人群將逐漸從最基本的需求邁向更高層次的需求。
圖表1: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需求向更高的層次邁進,也就是人們的消費結構將會從基本物質消費邁向享受型物質和精神消費。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經歷了三次升級轉型,但由于中國貧富不均,有較大部分貧困人口的消費模式并沒有升級。
圖表2:建國以來我國居民消費經歷的三次升級轉型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近7年的數據來看,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這也與我國居民收入水平吻合。與2006-2010年相比,2011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有較大程度的上升,原因在于統計口徑的改變。根據新的口徑,國家統計局將2011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由原來的13479億元修訂為15516億元。2013年中國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為21351億元,與GDP的比值為3.63%。2014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為24017億元,同比增長12.49%,占GDP的比重為3.77%。
圖表3:2008-2014年中國文化產業市場規模及增長率(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果中國可以實現6年7000多萬人口脫貧,這7000多萬人口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同時,將會逐漸注重精神文化生活,消費觀念由生存型逐步向享受型轉變。這些人口對旅游、體育、教育、娛樂休閑等文化消費的需求將有顯著的增長。而文化消費的逐步提高會對文化產業的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文化產業將迎來長足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