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家裝行業四大痛點 看“互聯網+”如何突破
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傳統的家裝市場服務模式無非是:消費者自己找施工隊、自己跑建材、家具、家電賣場,跑裝修公司,還要抽空學習裝修知識,防止被坑被騙,這是一件非常費時費力的事情,而且最讓許多業主不放心的地方是這種傳統的模式裝修的質量并不能讓業主滿意,像以次充好、隱性欺騙、售后服務得不到保障等等問題也是時有發生,許多的業主是吐槽多多,在維權無路之后紛紛向電視、網絡等媒介求助。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互聯網家裝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總結分析,中國傳統家裝行業存在以下四大痛點:
圖表1:中國傳統家裝行業四大痛點分析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一、信息嚴重不對稱
家裝是一個專業性較強的行當,產品和服務的非標程度很高,大部分第一次裝修房子的用戶都會有很多看不明白的地方。而當用戶向裝修公司、設計公司等機構尋求信息的時候,這些服務提供商為了從中牟取高額利潤往往會隱藏關鍵信息、抬高自身服務能力甚至欺詐用戶等,而用戶對這些信息卻難辨真假。
二、服務環節和鏈條過長
裝修所涉及到的環節繁多,中間不可避免的存在層層加價的問題。不僅如此,很多利益鏈條上的玩家還掙了不該掙的錢,回扣等問題普遍。從裝修公司到設計公司,從包工頭到普通裝修工人都要掙業主的錢,導致處在利益鏈條末端的用戶,不可避免地淪為為“黑箱”最終買單的人。
三、用戶的服務體驗很差
由于家裝基本是“一錘子買賣”,所以服務提供商也無意在用戶服務方面做口碑。在每一個裝修環節都普遍存在著讓用戶不滿的服務體驗,比如:設計師變身推銷、看人出價、建材送貨延遲、裝修偷工減料、裝修工期延期等等,整個整修過程中用戶體驗非常糟糕。
四、個性化與標準化的矛盾
家裝服務大多是非標定制,且用戶的需求存在差異,太過于標準化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但完全的個性化又會面臨規模化的難題,無法快速復制、快速擴張。因此,家裝服務必須兼顧標準化和個性化的平衡。
痛點營銷,是時下互聯網界常常掛在嘴邊的時髦詞兒,利用的正是消費者“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的那種失落與不滿心理,發掘并制造營銷空間。就像互聯網“浸入”所有其他行業一樣,這一次互聯網家裝也直擊到每一位消費者的裝修“痛點”:報價高、施工周期長、裝修過程不省心、質量沒法保障。互聯網新貴們紛紛針對“頑疾”下猛藥:每平方米價值“X99元”的最高性價比、快速裝修、標準化、APP全流程產品和服務。
2015年,互聯網家裝正在風口上強勢崛起,消費者能否圓“性價比最高”的裝修夢,互聯網家裝企業又能否如愿掙得盆滿缽滿,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我國家裝行業從弱到強 |
家裝企業何去何從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