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產業熱點頻頻 電子競技游戲直播平臺收費模式有哪些?
2014年度,國際互聯網巨頭Google和亞馬遜曾經同時競爭收購電子競技游戲直播平臺,但Google最終不敵亞馬遜9.7億美元的競標價,與 Twitch 失之交臂。該投資事件一度引發了國內投資者對電競直播平臺的關注。2014年全年,中國電子競技游戲直播平臺融資事件也是頻頻。
圖表1:2014-2015年電子競技主要融資事件一覽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隨著電子競技產業市場的火熱,電子競技游戲直播平臺在2015年仍舊繼續得到大佬們的關注。2015年6月,沒有收購Twitch成功Google公司負責YouTube的團隊推出了一款完全免費的應用程序和網站,叫做 YouTube Gaming,成為游戲直播和錄播的專用平臺,以抗衡亞馬遜搖錢樹 Twitch 視屏游戲直播平臺。該平臺將允許廣告者投放與游戲緊密相關的廣告,并將于今年夏天在美國和英國正式推出,之后將擴大至其他國家和地區。用戶可以通過網頁、安卓、ios 客戶端訪問。
電子競技游戲直播平臺火熱的背后,是電子競技行業巨大的市場空間。目前,電子競技直播平臺用戶規模約在3000萬左右,因國內電子競技直播平臺發展尚未十分成熟,用戶付費習慣尚未完全養成,市場規模暫為2億左右。但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以及用戶付費習慣的逐步養成,未來用戶規模有望達到一億人次,總體市場規模有望超過300億以上。那么,這一極具潛力的行業,其盈利模式是怎樣的?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電子競技行業商業模式構建策略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了電子競技產業不同環節的盈利模式,奉獻給大家。今天是第三站,為大家梳理了中國電子競技游戲直播平臺的成本結構和收費模式。目前,電子競技游戲直播平臺的成本結構主要包括寬帶成本、內容成本和運營成本,三者占比分別約為40%、30-40%以及20%。
圖表2:電子競技游戲直播平臺的成本構成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電子競技游戲平臺的收費模式方面,目前比較成熟的收費模式包括:增值服務、游戲聯運、廣告和會員訂閱。而電子商務和賽事競猜則是電子競技游戲直播的新增收入來源之一。各種收入模式及典型案例如下表所示:
圖表3:電子競技游戲直播平臺的主要收入來源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關于中國電子競技游戲的分析,請戳:《電子競技游戲主要收入來源》
更多關于電子競技商業模式的分析,請戳:《歐美與韓國電子競技商業模式比較》
更多關于中國電子競技賽事的分析,請戳:《電子競技賽事主要收入來源》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