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傳媒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傳媒形態是指各種媒體形式的現實狀態,包括傳媒在提供信息傳播服務時的產品、載體的形式,服務模式的特征及其產品的產業鏈形態。傳媒的形態構成了傳媒行業的產業結構。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傳媒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09-2019年,中國傳媒產業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根據統計,2012年中國傳媒產業的總產值為7664.2億元,突破了7500億元大關,而且增長幅度保持在12.34%的較高水平。2013年,中國傳媒業總產值為8902.40億元,同比增長16.16%。
圖表1:2009年以來中國傳媒產業總產值及增長率(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傳媒產業各行業的市場結構看,2012年,互聯網業務(網絡加移動增值)規模達到傳媒產業總體市場的41.7%,與2011年的41.8%相比變化甚微,保持了與傳統媒體二分天下之勢。傳統媒體中,電視市場不但保持最大的市場份額,且較上年的18.7%增長了近4個百分點,廣播、期刊、音像、電影等媒體的市場份額變化不大,報紙的市場份額從12.37%下降為9.8%,成為2012年最大的輸家。
圖表2:中國傳媒產業各行業市場結構(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的傳媒行業結構是由不同傳媒形態構成的,主要包括報紙、圖書、期刊、廣播、電視、電影、音像、互聯網、移動媒體、廣告等十大行業。除圖書、報紙、期刊、廣播、電視、電影、廣告等傳統傳媒形式外,以科技創新和應用為特征的互聯網行業中不斷涌現出包括微博、物聯網在內的新興傳媒形式,這些傳媒形式的現實狀態可以通過下表中的主要數據進行描述。
從近年來傳媒產業形態表現也可以看出,報紙、期刊、圖書、音像等產業無論產品種類、企業數量都沒有明顯變化,產業基礎發展緩慢,缺乏活力。相應地,電影院數量、銀幕數量連年增加直接反映了電影產業的持續增長;網民數和手機用戶規模的快速增長也是網絡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圖表3:2007年以來中國傳媒產業形態主要表現(單位:種,家,萬戶,萬個,萬人)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分析認為,未來我國傳媒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具體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一、傳媒業或陷入馬太效應,強者愈強:由于國家政策支持具備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鼓勵包括已上市的比較強勢的文化企業進行并購重組,社會資本可以和傳媒資本互相借力,加上不少非時政類報刊已完成轉企改制的任務,我國傳媒業未來的發展將有更好的遵循市場化原則運作的環境;
二、“三屏合一”、“報網屏”互動的趨勢:網絡媒體和移動媒體的發展勢頭強勁,使傳統媒體受到嚴峻挑戰;
三、贏利模式成為衡量傳媒業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傳媒業轉企改制完成后,將會接受市場的考驗,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投資和運營;
四、從單一經營向多元化發展:2013年1月,梅花網發布的《梅花網中國報刊廣告投放年度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報刊廣告市場規模整體跌幅為12.6%,近十年來首次出現年度負增長,這既有新媒體的因素,也有經濟形勢的影響,但不管是哪種情況,都給傳統媒體敲響了警鐘:單靠廣告難以維持媒體的發展。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三中全會提出建設文化強國 政策持續利好 |
謝霆鋒1.2億入主漢傳媒 將在電影行業 |
《爸爸去哪兒》票房10億 光線傳媒獲利 |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隨著傳媒產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傳媒企業資本運作日趨頻繁,渠道擴張日益加速,國內優秀的傳媒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