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登記對房價影響幾何
2014年12月22日國務院公布了《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自2015年3月1日起,包括房屋建筑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等在內的十類不動產權利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統一登記。國土資源部消息顯示,目前已有26個省、30多個市(州)、70個縣(市區)完成該級不動產登記職責和機構整合,部分地區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到位。《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已經入最后的倒計時階段,據悉這一工作將在武漢、成都、青島、廣州、杭州、廈門、濟南等15個城市提前開展,這些城市居民的“房產證”將陸續換發成“不動產證”。
自去年以來,各地“房哥”、“房姐”們聞聲拋售二手房源的現象有所加劇,究竟不動產登記引發的拋售二手房源現象能否起到降房價的效果呢?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首先,“房哥”、“房姐”們拋售二手房原因主要是源于對房產稅的恐慌,認為政府推行不動產登記是在為房產稅打基礎,但登記是登記,收稅是收稅,房產稅之所以還處于研討階段,核心也不在于掌握數據,而是綜合考慮社會成本和相關后果等稅收邏輯,因此,不動產登記并非房產稅的“敲門磚”。
其次,一些多套房源持有者可能會在短期內將名下部分房源出售,但“拋售”并不代表“甩賣”,預計隨著不動產登記的開啟和加速,涌入市場的二手房源數量還將大量增加,但這些二手房源數量和大市場相比比重仍然很小,對于房價的影響十分有限。
再次,從政府的角度來說,相信政府也絕對不是想要來打壓房價,去年全國樓市表現不佳,政府政策不斷放松,從松綁限購到降準降息,無不顯示出穩房價的用意。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09-2014年,我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并未出現下降,價格仍然處于上升態勢。
圖表1:2009-2014年我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情況(單位:元/平方米)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4%,為近年來最低,未來5-10年內穩增長將是政府面臨的挑戰。過去十年投資和出口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在今后的十年,貿易順差不可能再提高更多,想要靠增加出口來拉動一個GDP超10萬億美元的經濟體,不僅其他國家受不了,中國的環境和資源也受不了;而沒有投資和出口增長帶來的收入增長,消費是沒有辦法自己加速增長的;因此,未來拉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還得靠投資,而投資中40%為工業投資,但隨著中國成本的大幅提高,以及環保壓力的上升,未來工業投資的速度也將放緩,三駕馬車中剔除出口、消費和工業投資,就只剩下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了,因此,未來5-10年城鎮化將是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引擎,而房地產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
種種分析表明,不動產登記并不會引發降價,也不是政府的真實用意所在,從政府的角度來說,不動產登記更多的是在于摸清樓市“家底”,為將來土地供應、市場調整、城市規劃、開工建設等提供基礎性的參考依據,更深遠的用意則在于調控方向的轉變,將房地產調控從之前的交易環節調控轉變到存量環節調控。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如何影響房地產市場? |
房地產價格持續下跌或已見底 最佳購房時 |
房地產眾籌降低入市門檻 投資者入市將加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