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數字圖書館發展新氣象 移動終端成主流
一、我國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歷程
我國數字圖書館自1994年起步,1998年因“中國數字圖書館示范工程”開始升溫,先后經歷了研究示范、實質性操作、建設高潮、初步實用和高速發展階段。其中,2001年以來“全國黨校系統數字圖書館建設計劃”啟動后,全國院校圖書館開始進行數字圖書館建設和研究,各省市級圖書館也相繼步入我國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實用隊伍中來。2011年文化部和財政部共同推出的“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使得我國數字圖書館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十二五”期間財政投資進一步擴大,數字圖書館建設成果顯著。
二、目前數字圖書館規模
1、圖書館數量
就數字圖書館規模而言,其包括全國專科及以上的高等院校圖書館、各省市級的公共圖書館以及部分企業自主開發和研發的數字圖書館,規模大小不等,總體而言,未來數字圖書館的趨勢是有圖書館的地方就會存在數字圖書館,讀者可隨時隨地利用移動終端或上網設備進入數字圖書館查詢需求信息和資源。據統計,至2013年底我國擁有公共圖書館3112家,全國共有高校圖書館800多家,總體看來圖書館規模龐大。
2、數字圖書館資源總量
另外,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根本在于數字資源的豐富與否,據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的發展而言,一方面是數據資源在不斷的搜集與應用,另一方面則是新的數據資源不斷產生,如何對原有數據進行保存和使用,如何對新的用戶資源數據進行分析提供進一步的數字服務都將是數字圖書館所面臨的問題。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數字圖書館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我國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總量至2013年已達到874.5TB,自建數字資源量為737.9TB。從2007年至2013年,我國國家圖書館的數字資源總量從200TB增加到2013年的874.5TB,而未來數字資源總量仍將繼續增長。
圖表:2007-2013年國家圖書館資源建設總量(單位:TB)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另外,隨著國家圖書館作為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的主要實施主體,數字圖書館也將是中央與地方的主要聯合,建立共享的資源平臺,至2014年6月,數字推廣工程已覆蓋了包括少兒館在內的38家省級圖書館、471家市級圖書館。由全國各地圖書館共同建立資源數據庫、整合數據資源,至2014年6月,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共享數字資源總量超過130TB。
三、數字圖書館技術——虛擬網建設
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離不開數據技術的支持,不僅需要圖書館的硬件支持,還有圖書館的軟件支持,這些也將推動圖書館自身的數字化建設和拉動數字圖書館管理軟件企業的發展需求。目前,我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的平臺建設已有一定的規模,然此類服務業多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以及高校圖書館,較小的地市級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仍有待于改進。
至2014年上半年,47家副省級以上圖書館與國家圖書館實現虛擬網聯通,可以通過虛擬網實現數字資源的訪問,占到我國副省級以上圖書館的94%。30個省(區、市)開展省內虛擬網搭建工作,累計聯通地市級圖書館209家。在原有虛擬網之外,2013年啟動專網建設工作,建設從國圖直連到各地省館的獨享網絡,為全國數字圖書館提供一個強大的網絡設施平臺,此舉也將利于國內數字圖書館的建設。
四、數字圖書館用戶規模及需求
隨著數字圖書館的鋪開,其潛在的用戶規模我們也可見一般。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3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6.9%。另外,截至到2014年10月,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8.74億戶,其中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達到8.35億戶,對移動電話用戶的滲透率達到65.4%,我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首次超過傳統PC上網比例,手機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設備。可見,未來數字圖書館的趨勢移動終端設備的數字服務將是主要的增長點。
另外,2013年我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3年國民數字化閱讀率整體趨勢有所上升,至2013年數字化閱讀率已達50.1%,與紙質閱讀平分秋色,成年國民的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和電子閱讀器閱讀均有所上升。總體看來,國民的數字閱讀訴求將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逐漸增加,個性化的閱讀服務也可成為數字圖書館的制勝利器。
相關推薦 |
數字圖書館市場前景廣闊 |
數字圖書館:數字時代的二次掘金 |
國務院發布兩項新規 進一步支持數字電視 |
數字出版商業壟斷格局還未形成 新進入者 |
刷手機屏幕就能瀏覽博物館 陜西數字博物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