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監管從嚴 第三方支付遭10號文件徹底打壓?
4月18日,銀監會與央行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業務管理的通知》(銀監發【2014】10號),嚴格規范了銀行在與第三方支付合作時,需要加強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安全,身份驗證,支付限額以及數據共享等問題。此次高層再次出臺政策,從嚴管理第三方支付,在政策上起到延續作用,也提醒和約束第三方支付公司在進行業務流程和支付環節中注重支付安全與身份核實工作。
2014年以來,由于各類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火爆導致銀行出現慌亂,最后銀行業通過限制第三方支付轉賬額度等途徑來限制各類互聯網理財產品,打著“支付安全”的旗號。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是支付,包括線上的互聯網支付和線下的收單市場等。各大銀行對第三方支付的額度進行限制,恰好就掐住了互聯網金融的命脈,第三方支付的發展也蒙上了一層陰影。
2014年初,我國各種第三方支付牌照已經達到250張,內部競爭非常激烈,部分企業違規的現象也有所存在,使得央行不得不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力度加大。3月14日,央行叫停支付寶等二維碼支付,理由是安全問題和材料報備不足。3月19日,央行規定“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不超過1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等規定,這是央行態度比較激烈的一次調研。3月24日,央行內部規定八家主流支付公司從4月1日起,線下收單全國范圍內停止接入新商戶。這八家支付公司分別為:匯付天下、易寶支付、隨行付、富友、卡友、??迫谕ā⑹⒏锻?、捷付睿通。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第三方支付最開始是為了滿足日常消費快速便捷的小額支付出現的,而此時銀行大佬們并沒有引起注意,沒有滲透底層的支付環節,網銀也沒有大力發展,這給第三方支付進行線上和線下支付提供了余地。當第三方支付逐漸強大以后,銀行們也看到了龐大的市場潛力,加快網上支付,手機支付以及線下移動支付領域的力度,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這樣也引起了監管方的重視,導致2014年以來央行密集出臺指導意見進行規范的趨勢不斷加強。
許多人擔心第三方支付將被央行徹底打壓,前瞻的第三方支付報告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強。第一,第三方支付與傳統的銀行支付,在支付市場容量上可比性不大,銀行依舊占據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主要原因在于企業間的大額資金交易目前仍然通過銀行這個安全、穩定的通道進行。銀行開展大額資金流動業務,只是第三方支付近段時間成為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大額資金通道,在業務上與銀行有所重合,大額的資金流動意味著安全風險變大。銀行本身對儲戶的存款具有一定的保管責任,而銀行自身在這方面比第三方支付要強很多。
其二,4月18日央行發布的通知只是政策的延續性,就好像之前說了的話“不能反口”,要堅持到底,不然顯得銀行決心不夠。央行無疑徹底打壓第三方支付,只是短時間給第三方支付提個小醒,威懾一下部分違規的第三方支付,注意加強支付安全保障。事實上,銀行在接入第三方支付時本來就享有設定支付限額與相關約束的權限,最終的約束力還在銀行。此次央行文件并沒有下發到第三方支付,可見央行與銀監會在考慮到第三方支付的發展空間時,還是留有較大的回旋余地,關鍵是看銀行們的態度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