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理財產品2.0特征和趨勢探討
一、背景分析
國家監管部門對于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監管政策雖然尚未明確,但表現出監管趨嚴的態度。3月15日,央行下發了《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手機支付業務發展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的草案。雖然草案處于征求意見和研究階段,但其內容顯示得非常強硬,“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不超過1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而在3月11日,出于安全考慮,央行緊急叫停了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業務。監管方針的搖擺一度暫時性的使互聯網金融企業處于人人自危的境地。
而2014年以來,我國資金流相對充裕,銀行間的同業發行計劃積極性不高,同業利率有所下降,這客觀上導致以余額寶為首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
宏觀層次的變動必然促使互聯網金融企業做出變革。但同時,線上交易大幅增大必然催生相連的
金融服務行業的發展,而支付寶和余額寶的巨大成功恰恰顯示出互聯網金融將作為以后金融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中信銀行也確立了“再造網上一個中信銀行”戰略目標。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由于人們生活的日益互聯網化,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超速增長。在2013年底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額超過20.7萬億元,其中POS收單和互聯網支付兩類業務的交易規模分別為12.4萬億和8.3萬億。預計2014年交易規模將達到29.1萬億元,環比增長達到40.6%。
圖表1:2009-2014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單位:萬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