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醫療行業發展 靠政策更要靠自己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公立醫院控規模能否掃清民營醫療發展路障 |
民營醫療行業發展 靠政策更要靠自己 |
民營銀行設立應突出獨立性 |
2014年4月初,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于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4】503號),《通知》提出“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被認為是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新的利好。
對于一些人擔心價格放開后會帶來民營醫療機構價格上漲,進而帶動公立醫院價格上漲的擔心,筆者倒是認為上述現象出現的機率較小,主要是就現階段來看,雖然我國醫療服務資源整體上較為緊張,但民營醫療機構內部競爭較為激烈,機構數量多,但需求少是造成行業內部競爭較為激烈的主要原因。前瞻產業研究院公布的《中國民營醫療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0月,我國民營醫院數量在醫院行業的比重已經達到44.73%,但是其診療人次數的比重僅為10.06%。
圖表1:2008-2013年我國民營醫院數量占比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圖表2:2008-2013年我國 民營 醫院診療人次占比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民營醫療行業被認為是一個政策敏感度較高的行業,這一點倒是毋庸置疑,但是從政策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歷程來看,最早出現明確的鼓勵性政策文件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993年,并在2002年迎來第一個快速發展階段,最近這次政策利好起于2010年,2013年以來進入高潮,開始觸及一些民營醫療機構發展難的核心問題。就實施效果來看,量上有了較快發展,但民營醫療機構在和公立醫院競爭過程中仍處于劣勢,這與歐美國家、甚至臺灣地區民營機構占主體的現象形成鮮明對比。
借鑒發達國家以及臺灣經驗,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對于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這一輪公立醫院改革中,國家將鼓勵社會資本辦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前瞻網民營醫療行業報告分析稱,從目前的政策走向來看,民營醫療機構納入醫保體系、解決民營醫療機構人才制約將是未來的政策方向。
至于未來民營醫療機構行業發展到底如何,正如一句老話說的那樣: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對于民營醫療機構來說同樣是如此,國家政策已經給到,進入門檻降低了,但由于醫療服務的特殊性,要想真正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價格不是主要因素,服務質量才是贏得市場的最為關鍵的因素。因此,筆者建議民營醫療機構管理者與投資者,鑒于長期以來民營醫療行業整體市場聲譽不高,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就不能急功近利,潛心提升內修才是未來成功的最佳途徑。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