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專家稱北京大量的人有事沒事就坐地鐵 應提價》
筆者看完《專家稱北京大量的人有事沒事就坐地鐵 應提價》一文,對該文中部分觀點不甚認同,該文提出,北京地鐵過于擁擠,大量的人有事沒事就坐地鐵,所以北京地鐵應漲價,并將錢回哺政府和有需要人群。
本人非常認同可以有更多的錢回哺到弱勢群體,但并不同意北京地鐵應提價的觀點。提出北京地鐵漲價的初衷是來源于治堵,但是否漲價、漲多少卻并不能解決治堵的問題。筆者認為,地鐵漲價不僅不能治堵,反而可能會讓北京路面交通陷入癱瘓,地鐵漲價把人推到地面公交和買私家車,難道北京的公路客運就不堵?
前瞻產(chǎn)業(yè)研究院發(fā)布的《2013-2017年中國公路客運行業(yè)市場前瞻與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分析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北京路面交通擁堵狀況在全國居首,僅以2013年國慶前一周為例,北京市交通擁堵指數(shù)一度達到驚人的9的超堵水平,該指數(shù)遙遙領先全國各大城市。須知交通擁堵指數(shù)一旦達到8,就意味著交通進入嚴重擁堵的級別;達到9則意味著道路基本就是個“大停車場”!
路面交通如此擁擠,還來個軌道交通提價,把人逼向路面,那請問這些通過地鐵上下班的人流回家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北京現(xiàn)有的路面公交體系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容納這批新增人流?可能到時候北京路面真能惡化到真正成為一個“停車場”。
治堵的問題并不是北京獨有,但提出以提高軌道交通價格來治堵,可以說是世界首創(chuàng)。從國際各大城市治堵的經(jīng)驗來看,不乏以價格調(diào)控來治堵的措施,但卻無一例外地都是以降低公共交通價格來治堵,因為公交是輸送客流、緩解人流的最為高效的方式,將人推向公共交通才能為城市騰出更多空間。
筆者認為,北京地鐵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于供不應求,目前所提供的人流承載能力已經(jīng)高度飽和,解決思路還應立足于供給。
北京可以學學洛杉磯,洛杉磯曾是全世界有名的高度擁堵城市,同樣也是面臨著城市擁堵和軌道交通高昂成本、運營虧損的問題,用一個重要指標來看下洛杉磯的情況,就是公共交通僅占總出行量的3.4%,私人汽車交通在洛杉磯城市交通中占絕對主導地位。洛杉磯的做法是什么,洛杉磯有用提價來“就堵治堵”嗎?沒有,因為很多時候公共服務的問題并不適合引入市場化機制,市場化機制的引入很可能會導致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有錢人受益窮人遭殃。
洛杉磯沒有提高地鐵價,而是全面停止進一步投資地鐵,大力發(fā)展低成本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統(tǒng),洛杉磯也覺得地鐵造價高、成本大,給政府具大財政壓力,但采取的做法卻不是簡單地提出引入“提價市場化機制”,而是提出以低成本的快速公共交通來取代地鐵,從而分散人流,同時兼顧政府財政。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shù)據(jù),請聯(lián)系前瞻產(chǎn)業(yè)研究院,聯(lián)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jīng)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yè)市場分析、未來發(fā)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