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會組織--社會企業 不靠裸捐靠商業模式
目前中國社會企業服務領域集分布在民生服務、扶貧、助殘、環保、綠色農業等領域。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2018年中國社會企業發展趨勢與商業模式分析報告》,到2020年中國在衛生設施建設、初等教育、醫療等領域市場需求規模約為2萬億元人民幣,社會企業如果滿足5%市場需求,則市場規模約為1000億元人民幣左右。
持續的利潤來源
公益慈善熱衷于籌集善款,并尋找合適的受益人。而社會企業最大的優勢就是其要通過自身運作獲得源源不斷的利潤來實現可持續,企業運作本身就可以提供特殊人群的就業機會,如深圳殘友集團,員工以殘疾人士為主。
要商業化運作和盈利也就意味著風險,作為企業需要處在市場當中,有競爭的壓力,有需求的變化,需要良好的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美國最大的社區銀行Shore Bank公司就沒有逃過金融危機中倒閉的厄運。
國內社會企業發展不過幾年,數量不過幾百家,甚至不能嚴格的都稱作社會企業。普遍的社會企業經營規模較小,很多企業獲利能力較差。根據FYSE調查顯示,50多家中國社會企業中,三分之二以上年收入不到50萬人民幣??梢娔壳吧鐣髽I的弱小,選擇合適的經營領域,獲得較好的經營效益是未來重點之一。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