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機場新航站樓開通 中國機場水平與世界接軌
1)新航站樓面積45萬平米,客運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新航站樓的建筑面積為現有A、B、D航站樓面積的3倍,能提供62個近機位和15個鄰近主體的遠機位,建筑面積為45萬平方米。T3航站樓在平面構型上可分為主樓、翼廊和指廊三大部分。其中主樓部分為地上四層(局部五層)、地下二層構型,四層為辦票大廳,大廳兩側各設4個值機島,192個值機柜臺。主樓還包括辦票區、聯檢區、辦公區、CIP休息區、商業餐飲區、行李大廳、行李機房等主要功能;翼廊和指廊為候機區、商業餐飲區、VIP休息區及到達通道。
新航站樓設計保障旅客吞吐量為4500萬人次,其中國內旅客3600萬人次,國際旅客900萬人次,高峰小時可服務旅客人數13716人。新航站樓將最大限度地發揮深圳機場的總體效率,極大提高機場基礎保障設施能力,有效緩解機場容量飽和的現狀,進一步提高深圳地區的航空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為深圳機場實現國際一流機場的設施和服務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
2)旅客可享全新乘機體驗,服務水平與國際接軌
對于旅客來說,新航站樓啟用后最直接的便利就是再也不用拎著大包小包打聽自己的航班在哪座樓辦乘機手續了。從三座航站樓轉移到一座航站樓運營,不僅是物理空間的變化,而是由此引起的流程優化、管理模式的變化、服務標準的提升及創新,所帶來的服務水平的綜合提升。旅客在新航站樓里將能享受到全新的乘機體驗。
深圳機場會采取國際流行的“區域化管理,專業化支持”的管理模式。區域負責制會徹底改變過去多頭管理、效率不高的現狀,旅客和客戶只要對接機場的航站區管理部這一部門就可解決許多問題。從流程上來說,過去三個樓內的所有國內、國際、中轉等流程都集中在一個樓內完成,旅客可以省去奔波之累,在標識指引上也會更加明晰。在服務標準上,深圳機場新航站樓以國際機場協會ACI測評指數為標準,所有服務設施、流程等均與國際接軌。在服務創新方面,深圳機場下了很大功夫,力圖通過周全的服務設施來彰顯自己著力提升服務品質的決心。
此外還有體現溫情和人性的設施,如童趣車、兒童游樂區、公用電話、手機加油站、吸煙室、祈禱室、商務中心等設施。這些增設的娛樂休閑設施不僅為不同需求的旅客提供了極大方便,也會讓旅客的候機時間變得豐富多彩。
3)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形成,區域集散優勢凸現
綜合交通體系的形成是深圳機場新航站區啟用后的又一大亮點。新航站樓將分別與廣深高速、廣深沿江高速等3條高速公路、寶安大道、107國道等7條城市主干道、深圳地鐵10、11號線、穗莞深城際軌道交通及深港機場聯絡線相連。
GTC(地面交通中心)是新航站樓啟用后,深圳機場的又一亮點。GTC是集出租車、短途和長途巴士及地下軌道交通于一體的交通中心,工程總建筑面積5.79萬平方米GTC東西兩側與商務區及停車場相鄰,北側為T3航站樓,南側為規劃中的航空城。規劃中的深圳地鐵11號線,由福田中心區經前海樞紐到達GTC。建成后,從福田中心區乘地鐵到機場僅需30分鐘。另一條備受各界關注的“港深機場軌道聯絡線”深圳機場端口也位于GTC內。一旦開通,深港機場間的通行時間將縮短至十余分鐘。此外,穗莞深城際快線也將經過新航站樓,深圳機場將通過這條軌道輻射珠三角地區的主要城市。
在城際大巴方面,2007年起,深圳機場先后在惠州、東莞、中山、珠海、香港、澳門等珠三角地區建設城市候機樓。截至目前,深圳機場已經成功開通了30家城市候機樓和21條城際快線,覆蓋了珠三角地區的東莞、惠州、珠海、中山以及香港、澳門等7個經濟發達城市,在珠三角地區編織出了完善的地面運輸服務網。此外,深圳機場還擁有自己的客貨運碼頭,船班直通香港和澳門。
未來,深圳機場將變身成為珠三角東岸海、陸、空、鐵聯運的立體交通樞紐,集散運輸能力將大幅提升,客貨流在這里將實現“零距離換乘、無縫化銜接”。深圳機場的區域優勢也會更進一步凸顯。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