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機場新航站樓開通 中國機場水平與世界接軌
深圳機場新航站樓將于11月28日投入使用,屆時原有A、B候機樓及國際候機樓將停止使用。新航站區投入使用后,深圳機場將正式進入“大飛行區大航站區”運營的新時代,將開啟深圳民航發展的新篇章,同時也將縮小國內外通用航空機場間的差距。
1、國內外通用航空差距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通用航空機場建設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顯示,與國土面積相當的幾個國家相比,中國通用航空飛機發展僅處于初級階段,不論從飛行器數量還是飛行小時數上都處于較低水平。
作為世界第一航空強國,美國通用飛機數量和飛行小時數約占全球的80%左右,每年通用航空制造業營業額約200億美元。截至2012年底,中國通用航空器總數僅為1320架;通用航空飛行員不足4000人,遠遠落后于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通航發達國家。
對比美國商業航空(航線航空)和通用航空運營情況,兩者收入比例為10:1;而中國航線航空(包括航線運營和機場服務)和通用航空運營總收入的比例將近150:1,差距明顯。因此,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中國通用航空每年運營市場潛在容量在200億以上,飛機制造業為100億元,整體市場容量300億以上,由此每年帶來的間接經濟效益過千億,未來十年將產生萬億市場容量。
2、深圳新航站樓將縮小國內外通航差距
深圳新航站樓采用的是國際最先進標準,新航站樓的投入使用,將成為國內機場建設的典范,也將縮小國內外通航機場建設差距。總體來看,深圳新航站樓的國際化水準體現在以下四大方面: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