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漸近 未來農業發展主基調逐漸明晰
近日,為準備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中央各部委就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進行了密集調研。近年來農業污染事件頻繁發生,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敲響了警鐘。而十八大報告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更是將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央關于未來農業發展的主基調漸趨明晰,生態農業將成為未來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此背景下,代表農業新型生產方式的綠色循環經濟、廢物循環利用、低毒高效農藥和化肥領域有望獲得政策的著重關注。而從影響程度來看,農藥行業所受的影響無疑最大。近年來,大部分農業污染事件都涉及到農業生態污染、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等問題,對一些食品、藥品生產企業來說,“農殘門”就像“噩夢”一樣如影隨形,眾多明星企業被“農殘門”坑死。例如,張裕,同仁堂、云南白藥、九芝堂等一眾中藥企業,吳裕泰、張一元、中國茶葉、天福茗茶等八大名茶,到現在這些企業都還沒有走出“農殘門”事件的陰影。
在生態農業的主基調下,生物農藥取代化學農藥成為農藥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從2013年5月開始,環保部在全國轟轟烈烈開展了草甘膦環保核查,針對農藥生產環保污染進行嚴厲整治,表明政策層對化學農藥安全整治決心日益強烈。化學農藥生產將日益面臨環保、政策等各種瓶頸,而生物農藥將成為我國生態農業發展的主流。
但是,從實際發展來看,盡管我國是農藥生產、使用和出口大國,但生物農藥的生產和使用卻處于較低水平。目前,我國已登記生物農藥有效成分僅占農藥登記總數的12%左右;制劑產品數量占整個農藥登記產品數還不到10%。
根據《2013-2017年中國農藥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在我國農藥行業中,生物農藥工業產值為323.05億元,占農藥行業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3.62%。但是,生物農藥在農藥生產中的比重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尤其是在2012年上升幅度達到了2.2個百分點,生物農藥取代化學農藥成為農藥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
2007-2012年我國化學農藥工業產值變化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與國內發展迅速的市場相比,生物農藥在全球同樣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全球工業分析公司(GIA)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到2015年,預計全球生物農藥市場將達到28億美元。隨著國內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不斷增強,監管部門對化學農藥的限制力度不斷加大,生物農藥將有望得到極大的推廣。
但是,由于存在見效慢、技術流程復雜等缺點,農民往往不愿意使用生物農藥。此外,主導品種偏少、制劑水平低、成本偏高、防治效果不穩定、應用主體培育不夠等諸多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生物防治技術和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這也是生物農藥推廣中必須克服的問題,各地政府也在積極尋求對策。例如,天津市從2009年起就一直在開展生物農藥示范推廣工作。
此次,正逢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推出前夕,在未來農業生產的主基調漸趨明晰的情況下,生物農藥將有望搭上生態農業的順風車,實現快速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