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購物中心新開業體量明顯增加 2013年達峰值
我國購物中心的雛形可以說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期,在當時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不少百貨商場欲通過升級傳統百貨實現差異化競爭優勢。這階段開始的購物中心探索主要在于增加了餐飲和娛樂方面的服務,但與購物中心獲得租金收入、物業資產升值的本質盈利模式有較大的出入,并沒有改變百貨公司自身的經營模式,最多也只能算百貨公司業態的升級。
進入21世紀初,隨著我國經濟和城市建設迅速發展,購物中心的發展基礎也日趨完備。更重要的是,我國零售業和房地產業交融性的發展對購物中心的廣泛開發起到了重要的拉動作用。在2004-2008年間,眾多成功購物中心的發展案例促使了許多投資機構/開發商成為購物中心的新進入者,不少媒體報道到在全國范圍里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造MALL運動。
購物中心的雖然遍地開花,但從集中度上看主要還是分布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三大重要經濟圈。這三大經濟圈的購物中心總量約占全國總體量的74%。前瞻認為,經濟發達地區所轄城市的購物中心普及率及數量遠遠高于經濟發展落后的中西部和西北部地區。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購物中心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預測,2013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及武漢等七大城市將總計推出購物中心2034萬平方米,為2012年新開業體量的2.9倍。其中,二線城市成都、武漢和重慶供應量最為驚人。2013年武漢、成都及重慶三個城市將推出至少300萬平方米規模的購物中心,成都位居榜首,預計推出430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比成都已開業的所有購物中心規模增加83%。
前瞻認為,造成未來4-5年購物中心大批量開業的根本原因是近3年累計的商業地產開發熱。金融危機后,我國商業地產逆勢崛起,大量熱錢涌入商業地產開發,由于購物中心產品的開發周期需要2-4年。因此從2012年開始,我國購物中心推出量明顯增加,而2013年達到最高值。
圖表1:2002-2016年我國7大城市購物中心新增體量(單位:萬平方米)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