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頓之后中國擔保業能否走出困境?
以目前擔保機構的經營業務來看,擔保機構仍以開展貸款擔保為主業,此業務基本占據了行業70%以上的比重,由此可見,擔保公司只能依賴銀行授信才能生存。但是,自2012年中擔事件、華鼎事件及創富事件以來,各銀行金融機構紛紛減少甚至終止了與擔保機構的合作,這對擔保行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從具體數據來對我國目前擔保行業的經營情況進行分析,前瞻產業研究院通過計算得出,2012年,我國擔保行業整體平均的擔保放大倍數僅為1.76倍,這個數字表明,擔保公司從銀行可貸的資金額度僅為公司注冊資本金的1.76倍,以1億元來說,擔保公司普遍只能辦理1.76億元的貸款擔保業務。結合目前我國一年期的貸款利率6.56%并根據目前相關規定:擔保公司收取的擔保費用不得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50%,進一步計算可得,我國擔保行業目前的平均年化利率僅為5.77%,則1億元的注冊資本每年收取的貸款擔保費用僅為577萬元,除掉公司日常所需的大量運營成本以及稅收費用等支出,整體來看,我國擔保機構的利潤總額所剩無幾,假若再不幸的發生一些代償事件,那么擔保公司可能會因此而倒閉。
由此可見,較低的利潤水平,使得我國擔保機構又再次面臨市場洗牌,一些業務無法支撐的擔保機構無疑進一步被市場所淘汰,事實上,2012年以來,我國各地紛紛出現了擔保機構經營不善導致退市的事件發生。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擔保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中指出,2013年7月中旬,廣東省金融辦發布了《關于同意廣東潁新等11家融資擔保公司退出融資擔保市場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2013年8月,廣東省金融辦再次發布通知,同意東莞銀信等2家融資擔保公司退出融資擔保市場。
近年來,擔保機構接連不斷的退市,行業的發展前景也被蒙上了一層陰影,越來越多擔保機構由于對行業前景的擔憂也最終選擇了退市,盡管目前我國擔保行業整體經營面臨嚴峻形勢,但是,事實上,退市對擔保行業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從機構數量來看,目前我國擔保機構數量龐大,一部分中小信用擔保機構的退出,將使得我國擔保行業兩極分化的格局越來越明顯。未來有實力的國有擔保機構規模將會越來越大,而大量實力較弱的民營擔保機構則仍將面臨著轉型與退出。
在經歷了行業的洗牌之后,前瞻產業研究院相信,未來我國擔保行業將逐步走出市場陰霾,且隨著行業的逐步規范及業務領域的不斷創新,我國擔保業也將迎來美好的明天。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