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證市場化 競爭不可避免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公證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公證機構數量3000余家,比1980年增長5倍;公證從業人員兩萬余人,比1980年增長15倍;年辦證量1000余萬件,比1980年增長110余倍。
報告分析認為,盡管公證機構不以營利為目的,但公證機構之間存在業務競爭卻是不爭的事實。公證行業現有公證機構的競爭有下列特點:第一,傳統的標準化作業的公證業務競爭激烈;第二,不正當競爭現象仍未徹底消滅,表現為爭攬業務、壓低價格;第三,公證行業的競爭大部分屬于生存性競爭而不是發展性競爭,生存性競爭指競爭的目的僅僅為了生存,這種競爭最為殘酷。
前瞻產業研究院公證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公證市場化會與公證制度的基本定性相悖,也會帶來過度競爭,導致公證的公信力下降,進而危及公證業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然而,無論公證市場化也好,還是公證社會化也罷,公證行業內部競爭、公證行業和行業外競爭局面的出現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一、公證機構的競爭要素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公證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公證機構的競爭力和公證機構的全盤市場化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命題,這兩個命題也不必然存在一一對應的邏輯關系。在公證公益性定位的前提下,談論公證機構競爭力對公證事業的健康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