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四大障礙——2012年中國新材料企業IPO被否原因分析
同時,雖然去年這7家新材料企業被否的直接原因各有不同,但他們都普遍因為企業規模太小,業務存在外部倚賴,造成持續盈利能力不確定,從而留下了IPO過會隱患。而與新材料產業密切相關的技術、專利等主體資格相關項目是否存在瑕疵,也是此類公司的IPO審核重點。具體未過會原因可詳見下表:
結合前瞻投顧過往豐富的IPO咨詢經驗,盈利能力、獨立性、募集資金運用、內部規范四大因素屬于可調因素,往往可以通過詳細的信息披露,如高質量的招股書、科學可行的募投報告來進行完善,從而增加過會的成功率。就新材料產業相關企業而言,被否原因中這四大可調因素合計占比在70%以上,建議擬上市企業未雨綢繆,提前作出相應調整。
障礙一:持續盈利能力
前瞻建議:深入研究細分行業,合理制定企業未來發展戰略
根據前瞻投顧對300余家企業進行上市輔導的IPO咨詢服務經驗來看,持續盈利能力存疑通常表現在行業前景黯淡、毛利率低于同行、庫存過高、客戶結構不合理等幾個方面。
在去年被否的7家新材料企業中,江蘇海四達就因為行業前景黯淡直接導致了IPO被否,而廣東先導稀材(主營硒、碲、鉍、鎘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河南思可達(主營太陽能超白、超透光伏玻璃研發、生產、銷售),均因下游光伏行業前景不明朗,給發審委員留下了持續盈利能力不足的嫌疑。
以海四達為例,公司主營業務為二次化學電池的研發、生產、銷售,主要收入來源于鎘鎳電池。從細分產業的角度來分析,化學電池材料分為很多種,按工作性質可分為一次電池(原電池);二次電池(可充電電池);鉛酸蓄電池;燃料電池。而海四達所從事的二次化學電池,又包括了鎘鎳電池、氫鎳電池、鋰離子電池、二次堿性鋅錳電池等。
其中,鎘鎳電池對環境污染嚴重,逐漸受到各國、各地區的政策限制,且逐漸被性能更好的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所取代,其應用前景最小,但海四達的主營業務收入中,偏偏是鎳鎘電池占比最大(過去三年占據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3.07%、60.65%、52.50%)。顯然,這一點嚴重影響了發審委員對海四達未來持續盈利能力的評價。
上述3家企業,盡管主營產品都與新材料技術有關,但在申報IPO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對新材料各個細分領域的精準判斷,以及下游應用產業發展前景的深度研究,使得企業沒能趕上“新材料”這趟通往資本殿堂的“高速列車”。
因此,前瞻投顧建議新材料產業相關企業,在遞交上市申請前,務必要對企業所處細分行業進行一個系統、深入的調查研究,包括細分行業的發展趨勢、產業鏈格局、上下游關系、發展瓶頸分析、競爭對手分析、國內外政策環境等,并以此為基準,來制定企業的經營戰略。
如此一來,所謂的行業前景黯淡等顯而易見的問題,便不會成為企業發行上市的絆腳石。反而,因為對產業發展有一個前瞻性的預判,所以企業的發展戰略更能符合行業和市場發展的方向,對于企業未來可能存在的風險揭示也更全面、更真實。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