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之三:商業銀行 合作不止
2、銀行移動支付業務發展定位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銀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是移動支付化、網絡化和全能一體化,中國銀行業需要加快轉型來適應這種趨勢。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更是壓縮了銀行的利潤空間,商業銀行改革轉型也刻不容緩。
商業銀行的轉型包括兩方面,其一,努力完善風險定價機制;其二,積極進行業務結構調整,拓展中間業務比重。對于移動支付來說,本身屬于一項中間業務,不受資本管制約束,符合商業銀行的轉型戰略,另外移動支付的開展將提升消費者的支付體驗,進而促進消費的增長,與拉動內需的結構調整戰略相吻合。
移動支付產業有多種可能的商業模式,無論哪種模式,銀行業都將在其中占據重要地位。銀行是移動支付產業發展的最重要參與者,同時銀行對移動支付應用和安全性的控制力最強。在支付領域,商業銀行可能會面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競爭,也許會改變現有的產業格局,但同時也會促使銀行提高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
移動支付的開展將會撬動銀行卡、支付結算等業務的再次增長,為銀行業帶來巨大的手續費收入。對于中小銀行來說,開展移動支付業務有助于彌補其營業網點少、大客戶稀缺的缺陷,提升其競爭力,因此中小銀行更應把握好發展機遇,積極布局產業鏈條。
3、銀行移動支付業務發展策略
作為與用戶手機號碼關聯的銀行賬戶的管理者,商業銀行需要為移動支付平臺建立一套完整、靈活的安全體系,從而保證用戶支付過程的安全通暢。商業銀行開展移動支付業務具有信用度較高、用戶及商戶資源雄厚的優勢,而且商業銀行是支付結算最終執行者,目前網關支付占互聯網支付業務的主流,所以其自身實力資源都很強。但是,商業銀行開展移動支付業務也面臨著中小客戶服務力度有限、服務與理念創新不夠的劣勢,而且不同商業銀行之間網上支付互聯互通暫未實現。
從行業合作來看,由于移動支付行業跨度大、產業鏈條長,只有包括運營商、商業銀行、終端制造業、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在內的相關各方攜手合作,移動支付產業才能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所以,商業銀行應當積極與移動運營商、終端制造商、第三方平臺合作,尋求在“全”產業鏈的合作布局,占據有利的競爭優勢。
從客戶發展來看,商業銀行在前期開展移動支付業務應當將大中型企業集團作為重點客戶,通過為重點客戶提供較完備的支付服務,鎖定大中型企業集團客戶的利潤資源。然后,借助服務渠道,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將移動支付業務覆蓋全國各地商業零售、公共交通、加油站、付費電視、餐飲、影院、醫院、學校等不同領域,從而占據有利的競爭格局。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