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主題公園”熱的冷靜思考
2013年伊始,全國各省市掀起了一股“主題公園”熱。如:武漢首座兒童主題公園“麥魯小城”在東湖邊開園;國內首個以新能源為主題的科普文化地標——上海新能源主題公園在原世博園區C片區落成;正在建設的海南文昌航天主題公園已完成投資2.18億元人民幣,約占總投資的五分之一,預計將于2014年建成;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公安消防支隊將百色起義紀念館建設成為紅色消防主題公園;蘭州兩會上宣布將建設九大主題公園,提升蘭州旅游環境等。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主題公園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發現,中國主題公園的經營盈利呈金字塔狀,即有70%的主題公園還處于虧損狀態,20%是持平,只有10%達到了盈利,行業整體形勢較為嚴峻。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國的主題公園缺乏個性,處處模仿建設,遍地是同類主題公園,必然會分散客源,最終難以逃脫失敗的結局。
面對上述問題,下面結合案例介紹一下主題公園幾種典型的投資模式,以供投資方參考。
(一)公園+地產
提到主題公園,自然而然會想到華僑城,這家20多年前以錦繡中華打響中國主題公園頭炮的上市公司,如今的口號是“旅游+地產”。對于華僑城的模式,房地產業務快速收益的特點正好解決了主題公園長期投資和短期收益之間的矛盾,“旅游+地產”模式確保華僑城螺旋上升式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主題公園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主題公園是一種一次性投入大、市場培育期長、營運成本高且投資回收慢,需要持續性投入的產業。許多此前倒閉的主題公園除了自身設計無法滿足人們日益變化的需要之外,無法進行持續性投入是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在華僑城的口號中是旅游在前、地產在后,但旅游項目提升了臨近的房地產項目內在價值卻是不爭的事實。華僑城的成功經驗表明,旅游業務和房地產業務有著相互促進的作用。而這一值得借鑒的經驗已經開始成為國內許多主題公園項目運作的行動指南。越來越多的主題公園選址在中心城市周邊的二三線城市。這些圈地數百畝甚至上千畝的主題公園項目中,絕大多數都是“公園+地產”概念,開發商通常運作集主題公園、別墅、酒店、商業街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旅游復合地產。
(二)公園+演藝
文化演藝可以說是當前主題公園發展的另一大趨勢。除了在國內成功的華僑城,世界十大主題公園游園內容中也包括大量互動文化演藝節目。其中,東京迪士尼樂園提供至少9場演出節目,美國佛羅里達的迪士尼神奇王國演出節目達7臺。在目前的A股市場中,與華僑城一樣擁有著文化內容制造能力的上市公司也在積極向主題公園領域滲透。不過,對它們來說主題公園可能只是個平臺,這一類上市公司以宋城股份為代表。宋城股份目前主要的文化演藝業務是“宋城千古情”,表演地點在宋城景區主題公園內。雖然在形式上宋城股份與華僑城有相似之處,但兩者的核心競爭力卻有所不同。宋城股份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演藝項目。而華僑城現有演藝項目大部分免費,華僑城的主要優勢在于將主題公園成功在各地復制,全國布局已經建立。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