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園興起預示下一輪市場布局
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外部規模經濟和內部規模經濟的共同作用下,專業化的汽車產業園區相繼建立起來并且近些年呈現建設加速的趨勢。近些年來,國內主要汽車主產區幾乎都建立了汽車產業園區,如上海、長春、廣州、北京、天津、重慶、蕪湖等。
從近期的建設動向來看,2012年8月18日,首屆世界晉商大會簽約項目中國北方汽車產業園落戶應縣,由華夏晉商投資有限公司投資60億元興建,項目的落戶可填補朔州市新型裝備制造業的空白;2012年7月,總投資2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在河南省駐馬店市開工,預計在2015年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45億元、利稅5億元、出口創匯5000萬美元,成為中原最大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2011年6月21日,北汽集團黃驊汽車產業園暨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車橋工廠項目在黃驊經濟開發區正式奠基,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2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200個,黃驊市也將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汽車裝備制造業生產基地。
這些汽車企業(或投資商)的頻頻動作也證明,現有的汽車工業對產業協作要求越來越高、產業集聚效應越來越明顯,汽車行業內正掀起汽車產業園的建設浪潮。
當然,回溯我國汽車工業史,可以發現國內的汽車產業園建設其實由來已久,但從總體上看,我國汽車產業園絕大多數運行模式、功能等方面還不很完善,與世界發達國家汽車產業園區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在建設發展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亟待解決。
就拿汽車產業園的運營來說,目前傳統的運營模式存在重房產而輕產業、園區政策履約難、忽視環保和土地投機跡象等問題,而專業的汽車產業園區運營,將是中國特色的產業園區城市化模式發展的方向,這個轉變需要長期磨合的過程。
汽車產業園區運營模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中國汽車產業園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總體上看,就園區的總體功能和發展階段而言,上海國際汽車城功能最齊全,已達到產業園區運營發展較高的發展階段,是國內建設最好的園區之一。自主品牌型汽車產業園區的典型則是蕪湖和臨海,這兩個汽車產業園分別以奇瑞和吉利公司為依托,為自主品牌汽車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外資品牌型汽車產業園區的典型是上海國際汽車城和廣州南沙區,分別以大眾和豐田合資企業為依托;混合品牌的典型園區是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中國汽車產業園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7700億元,目前這一規模仍在不斷擴張中,給投資商帶來了新投資方向。
深究汽車產業園迅速發展的動因,除卻經濟和環境因素外,我們可以把目光轉向市場。目前,在從傳統工業基地向新興的汽車產業園區延伸的進程中,中國汽車工業的區域性特征正在弱化,盡管汽車工業的發展仍然受到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影響,但中西部地區的汽車消費旺勢正在快速形成,而東部和沿海地區的工業基地優勢也正在被趕超。汽車產業園不斷涌現的背后,正是源于國內二、三級城市巨大消費潛力的快速集中釋放。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