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您好,經營人力資源服務公司,賺錢是生存的基礎、發展的條件。而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的賺錢能力,主要概括為以下十項能力:
一、服務產品的設計能力。這種設計能力就是“參照”、“抄襲”市場的同類產品,也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資源進行適當的調整,做出自己的、有特色的產品手冊或介紹。如“靈活用工”產品,是以勞務派遣為主?是以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為主?還是以短期用工為主?是以藍領為主?還是以白領為主?是以工程師崗位為主,還是以秘書、文員和人事專員為主?設計服務產品,要對市場進行必要的調查、分析,找準市場的需求、選擇自己的強項,推出有競爭力的服務產品。
二、服務產品的定價能力。人力資源服務產品,有它自己的市場價值,要把服務產品變現,就要給出一個合適、有競爭力的“定價”,才能吸引客戶購買。勞務派遣、社保代理等競爭性相對較大的產品,新進入者多以低價進入市場,以價格優勢切入市場。這種做法在市場競爭中,很多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獲得一定的成功或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普遍利潤較低,有的可能長期虧損。隨著專業水平的提升和客戶需求的多樣性,報價方式已經從簡單的一個報價,到多樣的收費模式,到定制和個性化收費,到根據復雜性程度進行協商服務價格,再到多產品組合定價。
三、服務產品的銷售能力。設計再好的產品不能銷售出去,都沒有辦法賺錢。創業初期,靠老關系、老資源銷售是最常見的手段。但這個手段,很快就會枯竭。通過各種廣告、市場活動推廣、擴大知名度,挖掘潛在客戶,吸引新的客戶,日益重要。組建銷售隊伍、提升銷售能力非常必要。當然,建立一個市場營銷體系是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的必由之路!
四、服務產品的客服能力。人力資源服務的核心能力就是客戶服務能力。優質、高效和準確的服務是客戶滿意度的基礎,是留住客戶、增加業務的前提。近十幾年,因為客戶的迅速增長和市場需求的持續旺盛,只要能夠留住現有客戶,通過客戶口碑傳播和簡單的營銷,每年自然增長的業務一般都在20%以上,尤其是勞務派遣、外包和社會保險代理服務等業務。所以,全行業每年20%左右的增幅不是一個很高的增長數。
五、市場變化的洞察能力。人力資源服務市場與經濟形勢、科技發展有一定的關系,同時,還有一個特殊性,就是與法規政策變化有著很大的關系,其中勞務派遣、社保代理、服務外包等受法規政策影響最大。《勞動合同法》出臺,促進了勞務派遣服務的迅猛發展,《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實施和營改增政策出臺,催生了勞務派遣服務轉服務外包的浪潮。2018年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可能引發薪酬和稅務服務外包的劇增!因此,每一個法規政策的出臺,可能就是一次新的商機,這就需要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有較強市場的敏感性、洞察力和應變能力。
六、客戶需求的判斷能力。客戶需求,來自客戶服務一線的人員信息反饋,來自客戶拜訪和溝通中獲取,來自銷售人員從客戶中收集的需求。這些需求,一部分是人力資源服務能夠做的業務,一部分是還沒有做的業務,客戶的各種需求,要及時進行分析判斷,給出合適的報價和全面的解決方案,供客戶選擇和決定。對客戶新的需求,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可能沒有做過,但這個需求,可能會成為新的服務產品,這時,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應該集中公司力量,進行分析和判斷,做出是否承接、如何承接的決策。收集需求、發現需求、分析需求、判斷需求,才能更好地提出服務方案和報價。當年,一個外資企業要收購另一家知名度比他們還在外資企業,因為收購還處于保密階段,客戶不能給我們介紹太清楚,經過溝通,我們判斷出這家被收購的企業,與我們現有一個外企客戶的服務需求很相似,為此,我們參照類似客戶的服務方案,給出了我們的解決方案,他們一看完全適合他們,并全部選擇了我們的方案,對我們的報價沒有還價。一個300多人的工資、社保等人事手續服務(非勞務派遣,合同全是企業自己簽訂。),我們收費超過了100元/人月,應該是比較好的價格。
七、經營成本的管控能力。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的經營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和辦公場地費用,所以人工成本的管控是關鍵,勞務派遣、社保和外包服務的最主要人群是客戶服務人員。這里有一個很大的矛盾,人太多,沒有效益,人太少,服務不到位,質量沒有保證,客戶會不滿,怎樣的配置是合理的?另外,客戶服務人員壓力相對較大,流動性較大,如果沒有客戶服務人員儲備,經常會很被動。所以,在客戶服務人員的人工成本控制難度就有點大。聽說有一機構,曾經近十個客戶服務人員全部離職,導致每月必須受理和更新社保等業務沒有人處理。近10年,信息化技術引入,各種人力資源服務系統開發出來,效率不斷提高,人均效益不斷提升,人工成本得到一定的下降和控制。
八、商務合作的談判能力。商務合作溝通和和談判,其實是對客戶需求再認識、再理解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再給客戶提供全面的、個性的服務方案和報價,才能實現雙贏。因此,人力資源服務項目和報價最好是“一事一案”、“一單一價”,要綜合服務人數、難度、人群、崗位、地域、頻率、標準等出解決方案和報價。幾乎所有的營銷簽單,都要進行多次的溝通和談判的過程,如何減輕承擔和風險,獲得更高的報價,往往需要雙方或多方的“智斗”。十年多前,在談一個家大銀行的柜員勞務派遣業務合同時,銀行法律顧問要求在合同中,增加柜員派遣員工經濟損失讓派遣公司承擔的條款。我們明確拒絕。按照權利義務對等原則,勞務派遣公司不可能收每月100元服務費承擔員工可能幾萬、幾百萬的損失。只能在100元服務費中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最后銀行法律顧問同意了。
圖1:經營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應具備的能力條件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