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近期,應季水果和非應季水果均有出現價格上漲的現象出現。5月中旬,北京新發地水果批發市場的水果價格總體比去年同期上漲了近80%,個別種類漲幅甚至超過100%。車厘子還沒能自由,蘋果、柑橘、梨、葡萄、蜜瓜等其它普通水果也在紛紛漲價。當然,也并非全部水果在漲價,食用農產品價格指數顯示香蕉的環比增幅大體表現為上下波動、有正有負的狀態,葡萄在5月上旬經歷了周環比11.3%的峰值后,已出現了增幅放緩的跡象,而西瓜更是連續降價兩周了。
圖表1:2019年水果價格上漲明顯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應季水果類農產品的價格決定受多端、多因素影響。水果從種植階段到流通階段,涉及到果農、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零售商等多方經手;當然,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水果的流通階段也存在簡化;水果流通階段經手越多,價格加成就越高。
圖表2:水果產業鏈條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那么,對應到水果種植、流通的各個鏈條,水果的價格因素也相應較多。
圖表3:水果價格決定因素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除供給端、流通段、銷售端等上述水果價格影響因素外,天氣、地區成本(一二三四線城市、水果供給地與需求地差距)、水果存量、進出口市場等因素也會影響水果價格,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極端天氣等季節性因素。
從宏觀層面來看,四季更迭依然顯著影響著水果的產量與價格。按照以往經驗,每年5月前后都是水果供應的淡季,此時銷售的水果大多為前一年秋季的存貨,而新一批水果還沒有大規模上市,這就造成了水果市場供給的相對短缺。在此基礎上,2018年全國許多水果產地都經歷了較為惡劣的天氣狀況,從而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了水果的減產,并進一步加劇了供給的短缺態勢而引起價格暴漲。以蘋果為例,2017年我國三大蘋果主產地陜西、山東和山西,總產量多達2475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60%。然而2018年春天,這些地區的天氣狀況極為惡劣,不僅低溫時間持續較長,還在蘋果開花時期伴有大風,導致大量花朵未經授粉就已凋零。受此影響,2018年秋天,陜西、山東等地的蘋果產量明顯下滑。 除了蘋果外,香梨也難以幸免。2018年春季的梨花花期,香梨的主產地--石家莊和庫爾勒均遭遇了"倒春寒",2018年4月最低氣溫分別跌至3℃和0℃,這嚴重影響了梨樹的開花結果,導致去年香梨產量下滑,并影響到今年的供給規模。
第二,運輸、人工等成本性因素。
基于生產與流通兩個環節來分別討論。
從生產環節上看,果農們的務農成本正在逐日提高,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圖表4:果農務農成本上升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流通環節上看,水果的供應鏈較長,從種植、收購再到終端水果市場與消費者手中,涉及到運輸、儲存、層層經銷商等多個步驟。尤其是受消費升級大潮的影響,居民對于水果新鮮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使得商家投入到冷庫、冷鏈中的資金成本越來越多。而人力成本的提升與門店租金的上漲,同樣會導致水果流通環節的成本攀升。 另外,果園一般都在離城市很遠的地方,大果園都是在深山老林、山好水好的壞境里,儲存、物流運輸成本很高。特別是今年4月,南方地區一直處于大雨狀態,大量雨水勢必會損壞水果,進而導致水果的儲存時間增加,更重要的是,下雨期間的搬運成本和人工成本也大大提高。 而這些增加成本中的一部分,最終勢必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體現在水果價格上便是持續的上漲。
第三,2018年供大于求影響庫存因素。
2018年是我國水果和蔬菜類農產品價格集體低迷的一年,各類水果和農副產品價格均創出了近年來的歷史新低,價格特別低廉。 由于去年水果供大于求,果農盈利較少,不少果農砍伐果樹導致種植面積減少,繼而導致供應端出現明顯減少,所有水果價格基本上都較去年翻倍。甚至還有一些果農因為嫌棄水果價格過低,寧愿扔掉或喂豬也不愿意賣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水果庫存減少,價格相應漲了不少。
第四,進口、有機水果等品類占比沖擊因素。
"除了受氣候、種植、成本等方面因素影響外,我國水果價格整體大幅上漲背后亦受到外國進口、有機水果等高端水果品類占比進一步提升的影響。"宋清輝表示,隨著中國經濟消費結構發生巨大變化,水果等價格在物價中的影響將越來越大,其價格變動和經濟形勢的聯系將會更為緊密。
同時,2019年6月6日,針對近期部分水果價格出現波動,商務部也回應這主要受短期供求變化、天氣等因素影響,未來隨著應季水果批量上市,后期價格將逐步回落至合理區間。感謝您的提問,希望回答對您有幫助。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