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兩萬七千余字勾畫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藍圖。規劃要求發揮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引領帶動作用,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4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全面提升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7大節點城市綜合實力。受此影響,珠三角房地產市場將明顯受益,提前布局粵港澳大灣區的房企也能更好的享受政策紅利。
TOP30房企大灣區總貨值達5.73萬億元
2018年底,TOP30企業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地儲備貨值和建面總量分別達5.73萬億元和3.26億平方米,其中TOP10房企土儲貨值和建面總量分別達3.08萬億元和1.85億平方米,占比超過50%。而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大灣區9座內地城市2017年商品房銷售額和面積分別為1.5萬億元和1.0億平方米,按此來看,TOP30企業的貨值可以支撐大灣區約3.5年的銷售。
表1: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房企土儲貨值和建面TOP30
碧桂園位列第一 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大收益者從貨值排行榜上榜的企業來看,大多都為規模房企。2018年流量銷售金額排名在TOP30內的房企數量多達15家,占據貨值榜單的半壁江山,其中銷售TOP10的房企達到了8家;此外銷售TOP30-50的房企也占到了10席。
在眾多房企中,碧桂園無疑成為了最大受益者,其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地儲備超過5000萬方,遠遠超過其他企業;擁有大灣區的土儲貨值5713.4億元,占到了30家房企總量的10%。由于在大灣區擁有充足且優質的土地儲備,碧桂園近年來于該地區的銷售成績也十分可觀。2018年碧桂園國內權益合約銷售前十城市中,就包括粵港澳城市惠州、佛山、東莞及廣州,其中惠州更是位居各城市銷售魁首,2018年權益合約銷售達210億元,占到了總權益銷售占比的4%,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
恒大、保利等老牌廣東起家 龍頭房企占據先發優勢大灣區所涵蓋的深圳、廣州、佛山等城市恰好也是眾多老牌龍頭企業的發源地,這類企業以大灣區為原點,開啟了全國化的規模擴張,其中包括從廣州起家的企業如恒大、保利等;從深圳走出的招商、萬科、金地等等。從貨值排行來看,老牌廣東起家的龍頭房企強勢占領了大灣區貨值前五,在TOP10中占據了六席。 以保利為例,自1992年于廣州成立以來,截止2018年上半年其已覆蓋了全國99個城市,其中在粵港澳地區,保利發展更是已實現了除澳門、香港外的灣區城市全覆蓋。2018年末,保利發展于大灣區擁有總貨值2788.6億元,土地儲備建面1853.4萬平方米,皆位于貨值榜及土儲建面榜的5強之內。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