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農民種植中藥材,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毛利率因人而異,統計難度較大,不妨了解下山東桔梗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面臨的機遇。
近年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醫藥法》、《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利好于中藥行業發展的政策陸續發布,為我國中藥材國際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了政策環境。
其中《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提出的實施中醫藥海外發展工程,探索建設一批中醫藥海外中心,并按照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總體部署支持中醫藥機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擴大中醫藥對外投資和貿易,開啟中醫藥以服務貿易帶動貨物貿易的機遇。
隨著邊貿國家層面的優惠政策的接軌,從標準到藥品注冊,從中醫中心到示范教育基地,國家大力投資絲路國家中醫藥產業建設和配套服務。目前,中醫藥已經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中外政府已簽署了86個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受政府合作增加準入"以醫帶藥"的影響,海外中醫藥從業人員約30萬,中醫醫療(含針灸)機構達8萬多家。
另據統計,在"一帶一路"的政策下,2017年二季度,已在絲路線國家建設16個中醫藥海外中心,受到沿線民眾的歡迎。一帶一路國家中藥材出口相應暴增,尤其對東盟、印度及部分中東國家。
在鼓勵中藥材出口的同時,隨著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國家對中藥材產業扶持力度不斷增強,中藥材種植面積大幅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中藥材種植面積較上年增長3.5%,種植面積達到3466.89萬畝(不含林地和野生藥材)家種藥材供應量持續增加。
同時,商務部的報告數據顯示,隨著各地推動落實《中藥材保護和發展實施方案(2016-2020年)》和《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2017-2020年)》,中藥材的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張,預計到2020年我國中藥材種植面積將超過6620萬畝(含林地種植面積),種植品種供應量或將進一步激增。
全世界40億人使用中草藥治病,2017國際中藥材市場回暖
近年來,中醫藥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世界40億人使用中草藥治病。
中藥材是我國傳統的出口商品,具有悠久的歷史,據記載,唐宋時期就向外大量輸出中藥材。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貿易整體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世界各國對傳統醫藥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中藥材出口貿易得到進一步發展,是我國具有國際優勢的產業之一。我國中藥材出口貿易規模總體上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目前,我國中藥材出口范圍已經覆蓋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
根據醫保商會統計,2017年,中藥類出口金額35.03億美元,同比增長2.25%。重點市場出現較大分化,東盟、美國、歐盟市場保持增長,增幅分別為17.19%、8.94%、5.34%,對日本出口小幅增長0.81%,而對香港、韓國出口分別下降12.54%、9.8%,是拉低中藥出口增幅的主要原因。
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出口排在前十位的藥材依次為人參、枸杞子、肉桂、紅棗、茯苓、冬蟲夏草、半夏、當歸、黨參、西洋參。這十大藥材的合計出口額達到49921.44萬美元,合計占比達到43.83%。
進口中藥材排在前十位的分別為龍眼干、肉,西洋參,鹿茸及其粉末,乳香、沒藥及血蝎,番紅花,人參,甘草,加納籽、車前子殼粉、育亨賓皮,其他(龜殼、鯨須、其他獸角、蹄、甲爪及喙等),鮮或干的黃草及楓斗(石斛)。2017年這十大進口藥材的進口金額達24284.08萬美元,占比達到93.13%。
亞洲依然是最主要的中藥材出口地區
我國中藥材出口地區高度集中,亞洲依然是最主要的出口地區。2017年我國對亞洲地區的中藥材出口額約9.71億美元,占我國中藥材出口總額的85.28%。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