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1、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產業組織形態分散特點以及生豬固有生長周期是生豬價格周期性波動的主要原因
目前國內生豬養殖的規模化程度仍然較低,大量散戶的養殖決策呈現出"價高進入、價賤退出"的現象,使得生豬供給量波動劇烈,生豬價格呈現出"供給不足——豬價上漲——養殖規模擴大——供給過剩——豬價下跌——養殖規模縮減——供給不足"的循環。
同時,由于生豬養殖所固有的投資周期,上述價格循環也呈現明顯的周期性。從父母代種豬懷孕計算,到商品豬育成上市一般需要9 個月,而若從祖代種豬懷孕計算,到商品豬育成上市則需要21 個月。生豬價格的深度下跌及長期低位運行可能會導致養殖戶大量淘汰父母代種豬,從而延長市場供給恢復時間,拉長價格波動周期。
2、疫病作為一個偶發因素對商品豬市場價格的波動周期產生暫時性影響
我國目前生豬養殖行業防疫體系尚不完備,疫情時有發生。特別是新發疫情品種,短期危害較大,會對商品豬供應短期造成較大影響。
歷史上,國內生豬價格多次受大規模疫病影響。例如:2006 年11 月,國內生豬養殖行業爆發了大規模的豬藍耳病。2007 年5 月,國家有關部門緊急部署藍耳病疫苗生產,疫情得到了初步控制。但2007 年全年父母代種豬存欄量急劇下降。2008 年生豬養殖企業大量引入父母代種豬,導致2008-2009 年商品豬存欄量快速回升,生豬價格隨之大幅回落。2011 年4 月,國內又發生了豬腹瀉等疫情,仔豬存活率大幅下降,商品豬出欄數量大幅減少,生豬市場價格大幅攀升。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