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家政服務行業存在的問題:
一、供求矛盾是家政行業突出問題
供不應求是家政服務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家庭服務業的供求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總體上的供不應求、服務質量上的供不應求以及季節性供不應求。
總體上的供不應求體現在家庭服務員從業人數不能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
服務質量上的供不應求是指服務員的綜合素質、職業技能、職業道德等方面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服務質量上的供不應求還體現在家庭服務中高技能、高職稱專門人才的缺乏。高級月嫂、高級育嬰師等職業人才匱乏,難以滿足消費者日益擴張的高端化需求。
季節性的供不應求主要由于從業人員以外地農村婦女和下崗職工、無業人員為主題,在春節、農忙等時間大量家庭服務員回家勞動、休息,加上節假日期間需求量的增加而導致的。
二、家政行業市場管理不規范監督機制缺失
家庭服務實體沒有統一明確的主管部門,十分不利于市場管理的規范化,容易造成行業混亂。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商、婦聯等部門均不同程度參與市場管理,但又分工不明。
由于行業有效監督制約機制的缺失,涉及各方的爭議糾紛頻發且糾紛協調難度大,家庭服務機構、從業人員、消費者三方權益在不同程度上未能得到有效維護。
三、服務價格混亂、服務標準不健全
多數家政公司的網站上都有自己的服務價格表格,但實際簽訂的價格和表格上往往相差很大。以某網站為例,找一個帶孩子的保姆,初級保姆每月2000。但是實際電話中會引導你找更高級的保姆,工資水平差異較大。
在還不是很規范的家政市場上,幾乎每家家政公司都存在漲價現象。一來很多保姆來自農村地區,返鄉過春節到回京的一段時間里出現了人手空缺,二來保姆很少和家政公司簽長期合同,無法固定工資額度,導致一些區域的保姆相互交換信息,"串通漲薪"。
在北京發改委網站上顯示,目前北京市家政服務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由公司自主定價。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二條規定,實行市場調節價的中介服務收費標準,由中介機構自主確定。"公司自主定價"意味著缺乏法定統一價格標準,這給家政行業恣意定價以可乘之機。
家政市場不夠規范,主要是因為缺少一套好的服務標準和規則。而現階段,行業制度化建設有待完善,行業準入制度、資質認定制度、監管制度均建設不足。行業標準化建設不足,缺乏統一的服務質量、服務流程、服務收費標準。
目前,標準的設立主要是由各企業自行規定的服務標準難以規范化,且多數企業沒有能力針對每種項目都建立一套服務標準。工資待遇、服務質量問題是家庭服務糾紛中爭議的焦點,而如果能夠建立起針對各類別家庭服務業的收費指導標準和服務質量標準將可大大減少此類糾紛。
四、家政企業員工制發展困難
由于中介管理模式服務過程簡單,企業門檻低,手續簡便,企業成本低,經營風險小,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部電話、一個人就可以開門營業——這種模式成為家庭服務企業,尤其是家政服務中的主體。
小散亂為特點的企業管理模式,服務人員信息不完善、無法上社會保險,健康狀況不透明,綜合素質難以保證;不培訓即可上崗,服務質量難以得到有效監督。數目眾多的小企業給市場管理帶來不小難道,還給服務安全、糾紛處理埋下隱患。家庭服務企業難以品牌化、規模化、規范化、連鎖化經營。
員工制企業被視為行業發展趨勢。但簽訂正式勞動合同,提供家政培訓、支付社保費用,使得企業成本大幅增加,同時還需要承擔家庭服務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員工制企業發展較為困難,生存及抗風險能力不強。
五、家政培訓體系不完善
目前提供的家庭服務業培訓主要分為政府主導型、市場主導型以及企業主導型。對于市場和企業主導型來說,往往面臨著費用、成本難以解決的問題。
一方面,政府對市場和企業主導型培訓支持力度不夠,政府補貼門檻高;另一方面,由于服務人員流動性大,家庭服務企業和消費者處于自身考慮沒有為其出錢培訓的意愿;此外,由于家庭服務是買方市場,從業人員很容易找到工作,而且他們收入不高,不愿意自掏腰包參加培訓。因此,員工制企業值得社會鼓勵和推崇,但是作為發展方向卻面臨著高額的培訓費用和員工管理費用,所以也應該得到國家部分的財稅等政策支持。
前瞻對于行業發展的的對策及建議:
一、員工培訓方面
家政服務行業的迅猛發展對家政服務員的綜合素質提出更了高的要求,也是雇主們最關心的問題。由于缺乏統一管理,一些未受培訓不勝任工作或工作中有過不良行為的人可以通過跳槽來繼續從業。因此,要加強管理,狠抓家政培訓。這里既要有理論知識的培訓,又要有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更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培訓,這些內容都應是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的必修課程。
二、企業管理方面
家政服務行業的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服務人員流動性大,加大了成本投入,增加了企業負擔;其次,隊伍整體素質不高,老板與員工、員工與客戶之間矛盾磨擦不斷;再次,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完善,致使勞資雙方合法權益和切身利益難以得到充分保障。
在面對家政行業的風險時,要去考慮如何去防范和控制這些可能的風險,要想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家政服務行業中的風險,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加強管理,正確引導。家政公司應該加強中高層管理隊伍建設,對公司的員工予以有效的管理。如果能從源頭控制住家政服務人員可能存在的危險舉動,就有利于降低風險,控制風險。
加強培訓,提高員工素質。一般從事家政服務的人員文化水平和個人素質還較低,只有通過嚴格、高效的培訓,才能盡快提高員工綜合素質和服務技能。如果家政服務員自身的素質提高了,那也就不太可能會發生不該發生的案件了。
因此,家政服務公司要想做大做強,必須要實行企業化的管理。既要建立安全可靠的輸送體系,還要有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隊伍,更要有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其中,安全可靠的輸送體系的建立尤為重要。因為對用戶而言,家庭安全是最重要的。可以考慮以行政區劃為單位,建立起不同層次的家政服務員培訓輸送基地,這些基地要與家政服務公司對接,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做到輸送基地的初步培訓與家政公司的專業培訓相結合,對經過培訓和技能鑒定,獲得上崗資格的人員,建立相關的信息檔案,做到統一聯系、統一安排、統一管理,向用戶家庭輸送合格的高素質的家政服務人員。
三、政府監督方面
家政服務業的規范成熟離不開政府的推動,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支持力度,為家政服務業提供堅實的后盾。由于家政服務業尚處在初始發展階段,許多方面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政府有關部門要適當介入,加以引導、管理和規范,以保證家政服務業的健康發展。
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積極主動地監督家政公司,督促家政企業同勞動者依法簽訂并履行勞動合同,有效處理好服務過程中出現的勞動糾紛和勞動爭議。另外,家政保險日趨完善,家政公司和有關部門工作人員應教育引導職工參加社會保險、商業保險,家政公司也應該及時為員工過后買家政保險,這些不僅有利于明確責任,更能使各方得到合理及時的賠償,給自己的發展帶來便利。另外,有關單位應與商業保險機構協商,為一線家政企業和員工設置多層次的險種,更加完善家政行業的保險制。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