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中國具有兩千多年養殖和應用梅花鹿的悠久歷史,但如今梅花鹿養殖行業卻面臨難以推進綜合開發的"瓶頸"。有專家指出,如果能夠與國際鹿業發展模式接軌,將大量人工飼養的梅花鹿作為家畜而非野生動物來管理,推行"藥食同源"的政策,中國的梅花鹿養殖業將具有廣闊的前景。
中國是利用鹿茸治病最早和養鹿歷史最久的國家。鹿茸是養鹿業的主產品,是久享盛名的名貴滋補藥品,也是出口創匯產品之一。除鹿茸外,鹿的其他產品均可藥用和食用。迄今為止,中國已有鹿的原料型產品幾十種,廣泛應用于營養保健和醫療領域。近年來,養鹿業是中國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中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梅花鹿茸、馬鹿茸和鹿產品出口很多國家和地區。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受養鹿業高額利潤吸引,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養鹿熱,大規模養鹿的國家已由原來的十幾個擴大到幾十個。有專家認為,養鹿業正成為一項全球性產業。
但是,梅花鹿養殖卻發展迅速。據中國畜牧業協會鹿業分會最新統計,中國目前梅花鹿的存欄量大約為100萬只,年產鮮鹿茸320噸。其中東北三省(黑龍江、吉林、遼寧)有養殖梅花鹿60多萬只,占全國的70%以上。
吉林省東豐縣是中國人工養殖梅花鹿的發源地,史稱"盛京圍場"、"皇家鹿苑",是著名的"中國梅花鹿之鄉"。2010年,東豐縣梅花鹿存欄量15萬只,鹿茸產量達到44噸,鹿鞭、鹿筋等其他鹿產品10噸,全縣梅花鹿養殖戶(場)發展到6800戶。多年來在鹿茸單產、總產和出口量一直保持全國第一。
但是作為鹿鄉,他們也面對一些困惑和問題,一是不能實行 藥食同源 的政策瓶頸限制了梅花鹿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二是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制約了梅花鹿產業規范化、標準化發展。三是梅花鹿產品基礎研發不夠,藥理作用不清,保健功能不明,影響了梅花鹿產品的深度開發。
1989年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規定,梅花鹿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01年衛生部下發的《關于限制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為原料生產保健食品的通知》規定,梅花鹿只能用作醫藥加工。這樣一來,梅花鹿產品的應用范圍,梅花鹿的飼養及運輸等都受到嚴格的限制。
有專家建議,中國政府應該制定一套梅花鹿解禁的方案,建立"中國養殖梅花鹿存欄檔案"或是"中國家養梅花鹿認證中心",以杜絕野生梅花鹿進入流通領域,從而為養殖梅花鹿解禁。
中國應該出臺、修訂各種針對梅花鹿產業的法律、法規,并堅持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原則,以保證梅花鹿的飼養、產品的生產、加工過程符合國際市場的要求。 多年以來,中國養鹿的目的主要為產茸,而鹿茸在國際市場一直是處于賣原料狀態。
相反,新西蘭、加拿大、俄羅斯等養鹿國都是生產鹿肉和鹿茸并重,新西蘭鹿肉和鹿茸收入分別占其鹿業總收入的七成和三成。中國的梅花鹿應該像新西蘭的馬鹿一樣列為"藥食同源",使鹿茸、鹿胎、鹿腎、鹿骨等副產品進入食品。
養鹿需要注意的事項
梅花鹿養殖雖然是個高收益的養殖項目,但是它對環境要求比較高,風險也大。梅花鹿喜歡棲息于寂靜而又隱蔽的場所,養鹿場的場地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鹿場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鹿場的經濟效益。飲食、氣候、水質等都影響梅花鹿的生長繁殖。
梅花鹿價格調查,梅花鹿養殖成本和利潤分析
通過走訪全國牧業局、鹿業養殖協會和大中小梅花鹿養殖戶,對全國部分梅花鹿養殖成本和市場價格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結果說明如下:
一、養殖成本
一頭成年梅花鹿一年的飼養成本水草豐富的地方700-800元就夠;水草不豐富的地方800-1000元,我們場這邊是1000元左右。
二、梅花鹿市場價格
成齡母鹿市場平均價格約在8500-9500元左右,成齡淘汰公鹿(產茸在2.5市斤以下)市場平均價格約在10400-12000元左右。優質公鹿(產茸在3市斤以上)市場價格在15000元以上,種鹿在18000—35000元不等,仔母鹿市場平均銷售價格在5500--7500元之間,仔普通公鹿市場價格在6500—8500元之間
三、梅花鹿的養殖逐漸走出低迷,市場價格開始回升
2005年至2009年梅花鹿的產業一直蕭條,梅花鹿的市場價格臨近于梅花鹿的養殖成本,甚至一段時間內尤其是母鹿的市場價格要略低與其養殖成本,繁殖母仔鹿就會虧本,而大多數公鹿的利潤空間每只每年約在3800元左右,出現這種現象是供過于求價值規律的充分體現。
養鹿行業不景氣原因:
1、前期的無序繁殖
由于梅花鹿產業初期,市場上養殖數量小,恰值國內國際市場需求量大且需求品種單一,造成利潤空間大,效益高,刺激了全國部分鹿業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到2008年上半年統計,梅花鹿存欄量達到57萬只,養鹿遍布全國與此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帶來無序繁殖,起初的養殖戶一味的最求利潤最大化,緊隨其后的養殖戶更是缺乏經驗和技術,都在盲目的繁殖,從1995年到2005年這十年間是全國部分梅花鹿的繁殖期,也正是由于這十年的無序繁殖使梅花鹿的數量驟增。
2、鹿業質量的下跌
由于在繁殖期內缺乏高端技術扶持,不少養殖戶是在養殖中學技術,在養殖中積累經驗,致使梅花鹿的質量參差不齊,促使梅花鹿整體質量逐年下降。
3、經營理念不成熟
由于養殖戶多數是個體農戶,缺乏管理水平和營銷經驗,經營理念是短期效益,缺乏長期占領市場份額的營銷觀念,也無力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方式和營銷鏈條,更有甚者出現部分經銷者以次充好,打擊了消費者預期購買心理,損壞了梅花鹿良好的信譽。
4、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加強
在梅花鹿質量下跌,信譽下降的同時,國際市場鹿產品競爭力加強,新西蘭鹿以及馬鹿馴鹿逐漸搶占市場,再加上梅花鹿的經銷者經營理念和經營能力的薄弱,使市場上的銷售份額逐漸減少。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一度造成近幾年來全國部分梅花鹿價格低迷,萎靡不振,并且呈現出了周期性長,升溫慢的趨勢。直到2009年末梅花鹿市場價格才有所逐漸回升,2010年雖然飼料價格有所上升,但鹿產品的市場價格也隨之溫和上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