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前瞻網>專題>觸控生活:觸動精彩 觸動世界 觸動未來 >媒體報道
警惕!智能手機是一顆手雷
“然而,實際上,每個人的手機都可能是一部竊聽器。”李暉說,到目前為止,手機與移動網絡之間的無線連接仍然是不加密的信道,這也就是說,人們也可以從移動核心網獲得用戶信息(話音與數據等都是明文傳送的),可以說從移動通信網絡的從每個環節都可以實施竊聽。目前,手機上安裝竊聽軟件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另一種是在手機上安裝軟件對其周圍的環境進行監聽。
李暉說,雖然,從法律角度來看,手機上植入竊聽軟件是違法的。但是,她覺得,正常情況下,使用CIQ法律上是允許的,但是誰來保證運營商不會對收集到的用戶信息進行濫用呢?
CIQ泄密引發手機安全大思考
也許CIQ并不會影響今天的國內行貨手機用戶,但是從這件事說明了手機安全的重要性。因為從技術角度看,通過這種方式來竊取用戶信息并不難做到,所以我們應該考慮如何加強手機安全,防止將來出現“AIQ”、“BIQ”。
李暉認為,我們一定要有基本的手機安全機制。比如:用戶與網絡之間的雙向認證,無線接口的信息安全傳輸機制,核心網之間的認證與信息安全傳輸機制。同時,還要考慮應用層的安全,如移動支付要有獨立的、完整的安全措施。另外,終端安全也越來越重要,如何認證所加載的新的應用安全、如何防病毒等。最后,從管理層面上,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護用戶的隱私,嚴懲竊取用戶隱私的人或機構。此外,從輿論宣傳上,在手機安全問題沒有解決之前,要讓用戶了解手機安全威脅的危害,避免用手機存儲和傳輸涉及隱私的信息。
事實上,手機安全機制再完善,也需要人們去遵守,才能從中獲益。因此,要想讓自己的手機成為一堵保護自我隱私,密不透風的墻,還需要人們做好自我的保密工作。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