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前瞻網>專題>觸控生活:觸動精彩 觸動世界 觸動未來 >媒體報道
警惕!智能手機是一顆手雷
只能手機的安全問題讓人擔憂
使用安卓的手機用戶也許沒有想到,他們的手機很可能在搜集他們的數據,這個秘密是一位名叫特里沃·艾克哈特(Trevor Eckhart)的安卓系統應用程序開發者發現的,他發現,一款名叫Carrier IQ(CIQ)的監測程序一直在收集各大手機廠商手機用戶的私人數據。這款“間諜軟件”被預裝在安卓、iOS等系統的智能手機中,并在美國因竊密引起了軒然大波。而國內不少使用水貨手機的用戶也陷入其中。
國內百萬手機深陷“CIQ隱私門”
據記者了解,迄今,已有HTC、三星、蘋果等多家手機廠商和運營商證實,他們與Carrier IQ公司合作,在自己品牌的手機中安裝有監測程序CIQ,并聲稱安裝該程序是為了改善無線網絡。諾基亞也發表聲明,堅稱自己的設備上沒有安裝這款間諜軟件。不過即便如此,但仍然有部分塞班智能手機用戶擔心自己遭受CIQ的監控。蘋果方面也發布聲明稱,如今,已經在iOS 5的大部分設備中停止了對CIQ的支持,并將會在下次升級中將其完全移除。
業內分析人士稱,目前,Carrier IQ占領了全球1.41億部終端。其中,國內身陷“CIQ隱私門”困擾的用戶可能達到百萬量級。其中,那些在國外生產和銷售,經過各種途徑,流入國內市場的水貨手機為攜帶CIQ間諜軟件的重災機,比如iPhone和HTC等,均來自于美國或歐洲,而國內行貨手機用戶則無需擔心。
CIQ竊密翻新花樣
手機隱私太多,一旦泄露就成為“手雷”。然而,在智能手機時代,偷窺你手機信息的可能除了你的愛人,還有埋伏在深處的大公司。Carrier IQ公司就是竊密者之一,究竟他們竊密真相是什么?
“事實上,CIQ是一款用來監測手機使用情況的應用程序。”游俠安全網絡站長、首席信息安全網創始人張百川介紹,它能夠收集并上傳用戶的撥號記錄、短信內容、搜索歷史、鍵盤輸入、屏幕點擊、瀏覽器訪問的網址以及應用程序啟動等多項用戶重要的隱私記錄。
“與此前的竊聽軟件相比,CIQ穿上了新衣。”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安全中心副教授李暉說,此前的一些竊聽軟件,比如2010年出現的“手機臥底”軟件,可以將用戶的信息(通信記錄、密碼等)發到指定的監視網站上,還有一些竊聽軟件是通過特殊手段把軟件安裝在手機上。與它們不同,CIQ的隱私泄露并非黑客入侵,而是國外運營商有意識地預裝入用戶的手機。
國內行貨智能手機未被監控
張百川說,竊聽軟件往往打著“調查商業機密”、“婚姻保衛”等宣傳語吸引用戶,然而最近現身的“CIQ”卻并非如此。CIQ公司宣稱:“CIQ搜集足夠的信息,從而了解網絡中移動設備的用戶體驗,并為使用和網絡連接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李暉相信,CIQ可通過減少不必要的通信,來提升用戶對無線網絡的體驗,但這并不是真正地改善無線網絡表現。事實上,改善手機無線網絡,可以有很多方法。并且,如果說CIQ能通過收集到的信息改善網絡,那么信息使用完畢后應該及時刪除,不能將信息發送出去。
“這是很難讓人容忍的行為。”李暉稱。
目前美國是CIQ的重災區,那么這對中國有影響嗎?李暉認為,CIQ不太會影響中國行貨智能手機用戶,因為這個軟件需要運營商提供支持,也就是說需要運營商去收集從CIQ發過去的信息,并加以利用才會對用戶造成威脅。她認為,國內運營商并不會去做這件事。不過,這個軟件或者事件也提醒我們要重視手機安全。
張百川也覺得,國內用戶不必過于擔憂,因為國內除了水貨機和刷機手機外,基本不會有這個軟件。并且,現在很多手機安全軟件都提供清除工具,可以查殺CIQ。
每部手機都可能被竊聽
李暉說,幾年前,手機就像一個無線的電話機,只是進行語音通話。然而,今天智能手機的處理能力就像一臺小巧計算機,能實現上網購物,也能進行移動支付。時常,它還是用戶的“管家”,掌管著主人的照片、銀行卡號和密碼。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