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石油和化工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三、“十二五”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十二五”指導思想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推進上海加快先進制造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意見》(工信部規〔2009〕700號)中提出的大力發展高端制造和研發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大力發展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的精神和市政府印發的《上海市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滬府發〔2011〕100號)的相關要求,緊緊圍繞調結構、轉方式,積極倡導綠色化工,積極推進技術創新,促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實現上海石油和化工產業由重變輕、由污變綠、由粗變細、由散變聚、由量到質,形成石化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二) “十二五”發展原則
優化結構、突出重點、發展高端、聚焦基地、節能減排,促進上海石油和化工產業高水平發展,為上海其他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三)“十二五”發展目標
以新材料為突破口,延伸產業鏈,發展深加工產品,實現“基地化、大型化、一體化”的工業布局。沿著錯位發展、高端發展、特色發展、低碳發展的方向,爭取實現上海石油和化工產業在全國同行業中產業能級最高、單位土地產出率最高、萬元產值能耗最低。
至2015年,上海石油和化工產業工業總產值約為4200億元,占上海市工業總產值的10%左右,平均年增長率在5%左右。化工新材料占比提高至30%,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低于國家指標。實現產業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確保到2015年全行業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達到或接近國際同行業水平。
四、“十二五”發展重點和任務
以發展高端、聚焦基地為重點,在培育化工新材料的同時,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化工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實現裝置大型化、產品高端化、產業基地化。推進上海化學工業區啟動煉化一體化等項目建設,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杭州灣北岸石油和化工產業帶。
(一)“十二五”發展重點
1.煉化一體化項目
繼續發展石油和化工產業,推進上海化學工業區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在上海化學工業區建設2000萬噸/年煉油和100萬噸/年乙烯裝置。保持上海石油和化工產業的全國領先地位。把杭州灣北岸建成最具競爭力的石油和化工產業帶。
2.化工新材料
到2015年,建立具備一定自主創新能力、規模較大、產業配套齊全的新材料產業體系,新材料產業對上海石油和化工企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大力發展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研究開發碳纖維生產技術,通過發展高性能碳纖維品種規格,實現碳纖維的產業化,大力發展和推動碳纖維材料的應用;進行碳纖維產業化攻關。建立碳纖維聯合攻關重點實驗室,開發碳纖維系列產品成套生產技術,建設完成碳纖維生產裝置,碳纖維產品逐步走向高端化。實現ABS本體法技術產業化(穩定并達到已有本體ABS裝置的生產能力,并進一步開發本體ABS樹脂共混、改性材料,做強做大),滿足汽車、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需要;通過開發特種功能膜材料,滿足市場的需要;通過高吸水性樹脂產業化,滿足人們健康要求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潛在需要;加快節能環保材料與新型綠色建材的產業化及推廣應用。
大力發展芳砜綸。實現千噸級芳砜綸生產線的穩定運行,發展F級和H級芳砜綸耐高溫絕緣紙等產品,形成以芳砜綸為核心的系列耐高溫產品產業化,并向下游產品延伸。同時注重發展新能源材料如風電材料、電池材料、太陽能材料等,以及與大飛機項目配套的新材料。
大力發展聚氨酯產業。加強產業鏈拓展,完善聚氨酯在各個領域的發展,用于汽車、建材等下游產業,使上海聚氨酯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
適度發展聚酰亞胺系列、聚甲醛系列、丙烯酸酯類產品,包括超高吸水性樹脂、聚碳酸酯系列、水相法氯化聚氯乙烯、聚烯烴樹脂專用料、聚乳酸、高性能特種纖維及制品、溶液丁苯橡膠、丁基橡膠、異戊橡膠、有機氟材料系列、精細有機化工產品(新型環保涂料、新型催化劑、膠粘劑、塑封料及光刻膠等)、特種功能性膜、燃料電池、動力電池的配套材料(用于質子交換膜、碳布的隔膜和高性能PP膜)等。
3.新領域精細化工
發展食品添加劑(天然或半天然的產品,如生物法番茄紅素、D-核糖、糖醇類產品等)、飼料添加劑(固體蛋氨酸、多糖和寡糖類產品、抗氧化劑、防腐防霉劑、有機酸類產品,如丁酸、檸檬酸、乳酸等)、膠粘劑(環保型脲醛膠、水基型膠粘劑,如丙烯酸酯乳液、VAE乳液、PU乳液和環氧樹脂乳液、熱熔膠、聚酯類、聚酰胺熱熔膠、高性能環氧樹脂膠等)、表面活性劑(脂肪酸類表面活性劑、葡萄糖類表面活性劑、淀粉基表面活性劑、氟、硅表面活性劑等)、電子化學品(印刷線路板(PCB)用環氧樹脂、新型電子封裝材料、液態感光成像阻焊劑和高純試劑等)、綠色環保水處理化學劑(聚天冬氨酸、天然聚合物、防垢劑、海水淡化技術產品等)、橡塑和印染助劑(新型增塑劑、復合熱穩定劑、抗沖改性劑、防老化劑、阻燃劑、紡織助劑等)及生物化工產品等新領域精細化工產品。
4.生產性服務業
大力發展石油和化工產業工程項目總承包,承接全球新一輪服務外包轉移;大力培植和發展設計、檢測、營銷、物流、儲運、設備檢修等各種生產性服務環節,促進化工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化和社會化。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