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六、主要任務
“十二五”期間,我市先進制造業的主要任務包括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創新能力、打造產業集群、完善技術標準、強化招商選資、推動區域合作等六個方面。
(一)優化產業結構
推進產業結構轉變。推進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從加工制造環節為主的“紡錘型”向加工制造與研發服務環節協調發展的“啞鈴型”轉變。完善產業鏈條和配套服務,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裝備配套零部件生產的中小企業,建立和完善大中小型企業之間在裝備整機與零部件、核心產品與配套產品等專業化分工和產業化協作,完善配套和分工協作的產業鏈。
推進產業均衡發展。在繼續發展通信設備、電氣機械和儀器儀表、新能源和專用設備等優勢先進制造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汽車、船舶制造業和石化產業,使我市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更加均衡,并適度重型化。
完善專用車、乘用車、汽車零配件及汽車貿易和物流配送的汽車產業鏈。做大、做強專用車整車制造產業,完善和優化專用車產品結構。引進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企業,推進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升級發展,重點支持有一定產業基礎的汽車電子、專用模具、五金塑料件等配套產品加快發展。加強與周邊汽車電子發展較好的城市進行產業合作,加快引進國內汽車整車生產的一二三級配套供應企業,發展多種形態的汽車產業中介服務機構,鼓勵與汽車密切相關的汽車維修服務、汽配物流、汽車金融服務等產業的發展。
支持大中型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項目的建設,完善產業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帶動船舶工業加快發展。推動大企業大項目建設,重點引進國內外大型船舶企業集團重點項目,能夠帶動產業技術升級的配套項目,加快國內外大型優質船舶配套項目的引進。支持中小造船企業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將其納入骨干企業專業化協作體系,鼓勵和支持中小船舶企業通過聯合、兼并和重組等方式整合優勢資源,重點培育一批船舶配套零部件生產的企業,加快培育和延伸船舶產業鏈條。
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服務于先進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先進制造業產品交易、技術創新、質量標準、檢驗檢測、信息咨詢等生產性服務平臺建設。
(二)提高創新能力
推動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實施“科技東莞”工程,集中優勢資源和技術力量,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產業化為導向、產業公共技術開發平臺為支撐、政產學研各方參與共建的先進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培育和發展行業性研發中心、工業設計中心、信息中心、技術推廣中心、檢測中心和服務中心。強化科技產業園區“科技中心”的功能,打造集研究開發、技術支持、技術推廣、信息咨詢人才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產業共性技術創新中心。
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支持。完善配套政策,優化使用辦法,用好產業專項資金。發揮專項資金的杠桿拉動作用,加大對重大技術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重大成套裝備、核心技術自主化和系統集成能力等方面實現突破,逐步實現本地化、市場化。支持企業自主創新,促進先進制造業技術成果轉化。重點支持先進制造業企業對引進的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通過消化吸收形成自主創新能力。
打造技術創新平臺。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創新平臺。吸引國家級科研機構和重點大學在東莞設立公共研發和檢測服務平臺,支持重點實驗室、公共研發檢測平臺和企業研發中心的建設與運營。繼續支持國家模具重點實驗室東莞實驗中心、東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松山湖光電子應用研發中心、廣東有機發光顯示產業技術研究院的發展。吸引更多國家級科研機構和重點大學在我市設立公共研發和服務平臺。
深化區域技術創新合作。與珠三角其他城市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和共建創新平臺,共建產業公共服務平臺與支撐體系,提升區域基礎研發、技術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鼓勵外資企業在我市設立研發機構,提高企業自主研發能力、抗風險能力和本土化水平。推進莞臺產業技術創新合作,繼續推進莞港創新產業基地建設。
(三)打造產業集群
優化產業集群布局。整合先進制造業現有資源,落實產業規劃,優化產業布局,提高先進制造業集約化程度,大力推進相同、相近或相關產業高度聚集、產業鏈上下游環節高度配套、產業關系密切、產業分工協同、產業生態多樣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建設。根據產業集群的標準和要求,強化和提升松山湖科技產業園、虎門港和生態產業園在產業集群中的功能,使之成為我市先進制造業集群化發展的引領和動力。強化鎮街各級各類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建設,引導先進制造業向各級各類產業園區集聚。加強規劃引導,逐步將小型、分散、特色不突出的鎮街產業園區升級為大型、集中、特色突出的產業園區,成為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
提升產業集群水平。以提升發展產業集群為目標,重點為產業集群提供信息化支持。通過信息化基礎設施的配套和完善,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加快企業信息化技術應用步伐,鼓勵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推進節能技術、產品、設備等研發,推廣精益生產、清潔生產模式,逐步實現產品設計的數字化、生產的智能化、系統的集成化、管理的信息化和經營的網絡化。以信息技術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和完善產業集群的公共服務平臺和產業支撐體系,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不斷豐富和延伸產業鏈。完善產業集群的交通、能源等配套保障設施,降低生產要素的流通成本,實現水、電、氣的資源的集中統一供給,進一步推動產業集聚,提升產業集群的水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