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十二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
(三)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和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氣象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挑戰更加嚴峻,責任更加重大。“十二五”時期,我省氣象事業發展空間巨大,機遇和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
1. 構建和諧社會,建設西部強省,對氣象防災減災提出了新需求。“十二五”期間,我省生產總值預計年增長12%以上,到2015年經濟總量將翻一番,達到2萬億,將跨進中等發達省份行列。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關系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系到人民群眾福祉安康,在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日趨突出。有效應對氣象災害,減損失保增長,給氣象工作帶來了新挑戰。
2. 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全面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為氣象事業提供了新機遇。伴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建設展開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我省位居西部大開發橋頭堡的戰略地位日漸凸顯。同時,陜西也將進入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時期,綠色、低碳、安全成為發展的主流,新能源、生物資源、水資源保護及合理利用,軌道交通、高等級公路、電力生產與用電負荷預測、電網安全等對天氣敏感的行業和部門,對氣象服務的專業性、時效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公眾對與生活、出行、健康密切相關的氣象信息更加關注,對精細化、個性化、無縫隙天氣預報的服務需求日益增長。
3.加強城鄉統籌發展,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對氣象工作提出了新任務。圍繞“十二五”農業農村工作確定的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思路,省政府要求在“十二五”建成結構科學、布局合理、功能先進的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水平要基本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氣象事業發展方式為主線,大力推進氣象科技創新,深化改革開放,全面貫徹中國氣象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緊緊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我省三大區域發展的戰略機遇,著力加強一流裝備、一流技術、一流人才、一流臺站建設,不斷提高氣象預測預報能力、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和開發利用氣候資源能力。堅持需求牽引、服務引領,不斷提高公共氣象服務水平。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決策,努力構建有陜西特色的氣象現代化體系,適度超前建設氣象強省,為陜西在西部率先實現全面小康提供一流的氣象服務和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面向需求,服務引領
——堅持一流目標,加快發展
——堅持科技創新,人才強業
——堅持統籌集約,協調發展
(三)發展目標
1. 總體目標
到“十二五”末,陜西氣象防災減災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其中,關中-天水經濟區氣象服務能力、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處于國內同類領先;氣象服務于應對氣候變化能力處于全國中上水平,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工作處于全國領先。加速推進陜西省氣象現代化建設進程,進一步完善現代氣象業務體系,使陜西氣象事業整體實力位居全國省級先進行列,若干領域達到全國領先水平,較好滿足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對氣象工作的需求。
2. 主要指標
“十二五”時期陜西氣象事業發展主要指標
Ø 突發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發布提前3-5小時
Ø 氣象災害監測率和公共氣象服務信息覆蓋率達95%
Ø 公眾氣象服務綜合滿意度保持在90%以上
Ø 暴雨預報準確率和短期氣候預測水平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3%
Ø 所有鄉鎮建有氣象站
Ø 對有條件進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區域實施全覆蓋,人工防雹增雨(雪)作業效益提高10%,人影作業點的標準化率達100%。
Ø 建設4-6個滿足地方經濟建設需求的大氣科學實驗室
Ø 農村氣象災害損失和因災死亡人數減少30%
Ø 雷電防護檢測覆蓋率達90%,農村防雷工程建設覆蓋率達10%。
Ø 30%基層臺站建設達到一流水平
Ø 具有省級以上水平的領軍人才或骨干人才達50人以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