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電子信息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二、發展環境分析
(一)電子信息產業仍是全球競爭的戰略重點
電子信息產業具有集聚創新資源與要素的特征,仍是當前全球創新最活躍、帶動性最強、滲透性最廣的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步入加速成長期,帶動產業格局深刻變革。金融危機以來,不僅美國、日本、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將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以搶占未來技術和產業競爭制高點,巴西、俄羅斯、印度等國也著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其增長尤為迅速,產業競爭在全球范圍內將更加激烈。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格局發生重大變革
新一代信息技術滲透融合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信息通信技術在各類終端產品中應用日益廣泛,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領域蓬勃發展。價值鏈重點環節發生轉移,組裝制造環節附加值日趨減少,國際領先企業紛紛立足內容及服務環節加快產業鏈整合,以爭奪產業鏈主導權。制造業、軟件業、運營業與內容服務業加速融合,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涌現,對傳統產業體系帶來重大變革。
(三)國內外市場環境機遇與挑戰并存
當前歐債危機和金融危機后續影響相互疊加,對中國而言,外需市場難以再繼續擴張,加上發達國家推進產業回歸和再造,帶來前所未有的增長壓力和轉型壓力。與此同時,國際市場新產品、新應用在不斷涌現,產業發展空間廣闊;國家信息化建設全面深化,城鎮化進程持續加速,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居民收入增長、內需擴張、消費結構升級和市場機制完善,為產業發展提供新動力、新方向。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強大動力,進一步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深化信息技術應用,大力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加快實現江蘇電子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立足當前與謀劃長遠相結合。既要深刻認識全球金融危機對我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所產生影響的長期性、復雜性,著力解決當前問題,保持產業平穩發展,也要搶抓發展機遇,著力解決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發展后勁。
2、堅持市場的基礎性作用與政府引導推動相結合。既要堅持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強化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也要發揮好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激勵和統籌協調等方面的作用,積極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3、堅持自主創新與深化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相結合。既要堅持走開放式創新道路,深化國際科技合作和交流,又要加快確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重點支持和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技術投入、創新活動、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促進全產業鏈整體升級和創新。
4、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既要從產業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等方面整體推進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也要善于整合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重點領域,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全省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萬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繼續保持全國領先。
1、集約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做強做優沿滬寧線信息產業帶,輻射帶動蘇中蘇北快速發展,著力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骨干企業。到2015年,新增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20家,新增全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5家,總數占全國四分之一。
2、產業轉型升級進展明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鏈延伸完善,配套能力不斷提高,骨干企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自主品牌產品市場影響力不斷提高。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新型電子元器件等重點產品規模穩居全國前列。船舶電子、醫療電子、汽車電子和電子信息裝備業得到快速發展。到2015年,產品內銷比重超過50%,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占全行業的比重達35%以上。
3、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相關領域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取得突破,以企業為主體的“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行業技術創新體系建立健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物聯網等重點領域的技術創新水平顯著提升。國家和省企業技術中心數量穩步增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全省電子信息產業專利申請數量年均增長50%以上,獲得授權數量年均增長30%以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