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電子信息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對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社會就業和維護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時期是全球信息技術創新、應用模式變革和競爭格局調整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省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電子信息產業加快轉型、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時期。為搶抓發展機遇,加快推動全省電子信息產業跨越發展,特編制本規劃。規劃實施期限為2011年至2015年。
一、發展現狀
“十一五”以來,我省電子信息產業有效應對國際國內環境的深刻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加快轉型升級,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
(一)產業規模穩步擴大
2010年,全省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535億元,約占全省工業經濟比重的20%,占全國電子信息產業1/4強;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4174家,從業人員234萬人;集成電路、個人計算機、彩電、光纜等主要電子信息產品產量分別達到223億塊、9365萬臺、1767萬臺和3383萬芯公里。
(二)結構調整初見成效
江蘇電子信息產業的規模在穩步擴大的同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形成了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計算機、現代通信、數字視聽等優勢產品集群,約占產業的比重70%。下一代信息網絡、電子核心基礎產品、高端芯片、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三)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2010年,全省電子信息產業專利申請量21028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為9666件,占申請總量的46%;全省電子信息產業擁有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6家,省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49家。截止2010年底,共有67家單位參與了“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技術及成套工藝”和“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中電科技55所的砷化鎵射頻集成電路、昆山維信諾的有機發光顯示器件、長電科技的平面凸點封裝等一批產品被評為國家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
(四)集聚發展效果明顯
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強信息產業基地建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目前,全省共擁有1個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4個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園、12個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15個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園,形成了沿江沿滬寧線信息產業密集帶,其銷售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超過80%;4家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經過五年的發展,江蘇電子信息產業的結構不斷優化,總體實力已躍上新臺階。但是,產業發展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現在:對外依存度較高,代工制造和加工貿易企業所占比重較大,以國內需求和內資企業支撐產業增長的機制尚未形成;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總體在國際分工中處于價值鏈中低端,“高端產業、低端環節”的特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企業研發投入占比較低,自主創新能力亟待增強;產業政策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這些問題和矛盾,需要在“十二五”時期著力解決。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