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十二五”旅游業發展專項規劃
前言
根據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制定福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要求和國家旅游局關于開展旅游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海峽西岸經濟區規劃》、《福建省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福州市旅游發展提升策劃》以及《福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為主要依據,特制定《福州市“十二五”旅游業發展專項規劃》。本規劃是福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福州市旅游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和編制相關規劃的重要依據,規劃期為2011年~2015年。
第一章 發展背景
一、“十一五”發展成就
“十一五”時期,福州市旅游業成功應對各種挑戰,走過了一段既艱難又輝煌的歷程。面對自然災害、國際金融危機等重大不利因素的影響,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福州市旅游業逆勢而上,呈現出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良好發展態勢。
(一) 旅游發展環境逐步優化
“十一五”期間出臺了《福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成立了福州市促進旅游業發展管理委員會;加大規劃引領的力度,組織編制了《福州市旅游發展提升策劃》;從市到縣、到鄉(鎮)各級更加重視旅游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加快旅游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加強了旅游行業的誠信體系建設、標準體系建設、管理體系建設,促進了全市旅游市場和旅游發展環境的改善。
(二) 旅游經濟實力顯著增長
“十一五”時期全市旅游接待規模不斷擴大,旅游消費不斷增加,成為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保增長、保穩定的重要力量。“十一五”期間,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8747萬人次,比“十五”期間增長113.5%;旅游業總收入1056億元人民幣,比增68.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08萬人次,比增106.9%;創匯34億美元,比增209.3%。2010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234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268億元;其中接待入境游客70萬人次,創匯8億美元;旅游接待總人數和國內游客數量居全省第一位,入境游客數量、旅游總收入、旅游外匯收入居全省第二位。旅游經濟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 旅游重點項目穩步推進
“十一五”期間啟動了三坊七巷保護修復、船政文化開發建設、閩江游、曇石山遺址保護和博物館建設、福建壽山國家礦山公園核心園區、貴安溫泉旅游度假區、云頂旅游區開發、三江口旅游綜合體、東雁文化旅游綜合體、中國溫泉博物館等一批大型旅游項目,為旅游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四) 旅游品牌建設速度加快
成功完成了“中國溫泉之都”創建工作。三坊七巷、船政文化、鼓山、于山、天門山、天生農莊等6家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全市國家4a級旅游景區達9家,居全省首位。長樂市、永泰縣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游縣(市)。永泰縣、連江縣成功創建“中國溫泉之鄉”。永泰縣嵩口鎮、長樂琴江村、馬尾閩安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五) 海峽旅游品牌初顯成效
主動抓住榕臺兩地“五緣”優勢,注重先行先試,開辟了海峽旅游交流和合作的新篇章。實現了“福州-臺北”空中客運直航、“福州-馬祖-基隆”海上直航以及包船方式開通福州至基隆海上客運直航航線。福州市成為大陸第一個與臺灣本島既開通空中客運直航又開通海上客運直航的口岸城市。
(六) 旅游市場營銷取得突破
確立了福州市“溫泉古都,有福之州”旅游主題口號,開啟了福州旅游的品牌時代。在旅游市場開拓、旅游宣傳營銷、旅游協作推介等方面,開展“十佳景區、十佳旅游線路”等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與中央電視臺、東南衛視、臺灣東森電視臺、福建高速大巴網等高層次媒體合作,制作了一批有廣泛影響的福州旅游宣傳品,高密度投放福州都市旅游形象宣傳片,進一步提高福州都市旅游影響力和知名度。
(七) 旅游配套設施日臻完善
旅游交通設施不斷完善,聯系市內外的航空、鐵路、航運和公路,以及市內交通和旅游道路進一步便捷、通暢,特別是溫(州)福(州)、福(州)廈(門)高速鐵路的開通給福州市旅游業帶來巨大的影響。游客服務中心、景區公廁等旅游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都市旅游公共服務功能日益健全。旅行社規模持續壯大,社會餐館、娛樂場所數量不斷增加,且軟硬件水平均有明顯提高,娛樂、休閑活動更加豐富多樣化。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