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區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還不高、活力還不強,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與日趨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相適應,與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及廣泛應用還不相適應,與我區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的新形勢還不相適應。特別是地區間文化產業競爭正全面展開,在各省(區、市)大力整合文化資源、發展文化產業的新形勢下,我區文化產業基礎比較薄弱、規模不夠大、檔次不夠高、技術含量較低、人才較缺乏、支持力度不夠大等問題愈顯突出。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文化產業發展產生了諸多影響,但困難和挑戰中蘊含著新的機遇和有利條件,為創新文化體制機制、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帶來了契機。必須增強緊迫感,不失時機地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遵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以體制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調整結構和布局為主線,以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干企業和引進戰略投資者為重點;堅持大戰略帶領、大企業帶頭、大項目帶動,積極開拓國內國際文化市場,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將文化產業培育成我區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性產業,把我區的人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 為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條件,推動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把科學發展的主題貫穿于文化產業發展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硬實力。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堅持統籌協調,促進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協調發展,文化行業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文化產業優勢互補、良性互動。
——堅持以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為動力,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文化產業和高新技術融合、與旅游等相關產業聯動發展,不斷增強文化產業發展動力,提升文化創新能力。
——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推進重點文化產業、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點文化骨干企業兼并重組,擴大產業規模,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堅持走中國特色文化產業發展之路,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充分利用廣西特色文化資源,積極推動廣西文化繁榮發展。
——堅持內外并舉,積極開拓國內國際文化市場,不斷增強廣西文化的影響力。
(三)總體目標
按照把文化產業打造成為重要的千億元產業、成為國民經濟和現代服務業中新的支柱性產業的要求,綜合考慮今后五年發展趨勢、有利條件和約束因素,提出我區“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
——文化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高于同期經濟增長速度。到2015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占全區GDP的比重達到5%左右。
——文化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增強。完成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活力進一步增強。文化資源整合取得重要進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實力的骨干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
——文化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重要文化產業門類跨越式發展,重點文化產業工程帶動作用突出,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拉動作用明顯;文化產業基地、文化產業園區、文化產業項目集群等載體建設初具規模、漸成體系。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和作用進一步發揮。到2015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總量在全國處于中等偏上水平。文化及相關產業對全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社會就業增長的貢獻率大幅躍升。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