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林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
二、林業科技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林業的需求已趨向多元化,對林業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依靠科技來解決當前林業快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技術問題,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林業的多種需求。
(一)實現林業“雙增”目標迫切需要提升森林資源培育和經營管理水平。
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5年,全省森林面積比2009年增加6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增加1.32億立方米。目前,我省森林資源整體質量不高,森林單位蓄積量低,全省喬木林單位面積蓄積量44.4立方米/公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4%、全國平均水平的52%;森林蓄積占有量人均5立方米,僅相當于世界人均森林蓄積的7.8%,也只有全國人均水平的55.3%。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森林資源的剛性需求,必須加強高抗林木新品種選育、森林資源培育、結構優化、多目標經營等關鍵技術研究,構建高水平森林資源培育技術支撐體系,并大力提高森林經營管理水平,為實現“雙增”目標提供堅實的科技保障。
(二)實施生態屏障戰略迫切需要依靠科技進步攻克生態建設技術瓶頸。
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既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時期賦予林業的光榮使命。近年來,我省臺風暴雨、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頻發,極易引起水土流失和風沙侵蝕,給國土生態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也已進入攻堅階段,必須在保護和建設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維護生物多樣性及加快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強化科技創新和技術集成,攻克困難立地造林等關鍵技術瓶頸,為保障國土生態安全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三)實施林業產業振興戰略迫切需要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產業技術升級。
“十二五”時期將是我省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加快發展林業產業,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構建低碳社會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近年來,我省林業產業發展迅速,產業總產值、生產規模、技術水平、名優品牌數量等均居全國前列,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然而,林業產業集約經營水平不高、抵御風險能力不強、林業企業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等問題仍較突出。為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重點突破商品林、木本糧油、特色經濟林定向培育與集約栽培及林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化生產等關鍵技術,加快構建現代林業產業技術體系。
(四)實施增綠惠民戰略迫切需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林業綜合效益。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林業的積極性,極大地釋放了林地蘊藏的巨大潛力,這為林業科技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加強林下經濟開發、資源加工利用及其產業化等領域技術研發與實用技術集成應用,不斷挖掘林業潛力,提高林產品附加值,已成為最大程度地實現林地的價值、增加林業科技對農民持續增收貢獻率的關鍵所在;同時,促進城鄉建設的綠化、美化、生態化,打造高標準、高質量的城鄉森林景觀,推動我省森林成為全國林相最好的森林,也都需要林業科技的全方位參與和強有力的支撐服務。
(五)實施固碳抵排戰略迫切需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森林碳匯能力。
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發揮森林和濕地的碳吸收、碳儲存等功能,有效增加森林碳匯,減少碳排放已成為應對氣候變化重要途徑。大力加強碳匯林業科技創新,盡快突破固碳能力強的林木新品種選育、高碳儲量森林結構優化、碳匯林定向培育經營等技術,建立森林碳匯計量監測技術體系,逐步構建碳匯交易平臺,將有力地推動碳匯林業的健康發展,有效提升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三、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全省林業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廣東現代林業強省建設和林業“雙增”目標及科學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文化林業、創新林業、和諧林業的科技需求,大力實施科技興林、人才強林戰略,突出科技創新,增強發展動力,充分發揮科技的引領和支撐作用,積極爭當全國林業科技創新排頭兵,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做貢獻。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