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林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
廣東省林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
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肩負著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生態狀況、保障國土生態安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多樣化需求的重任。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林業工作,林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突破林業發展瓶頸、轉變林業發展方式的主要推動力。為進一步增強科技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快推進科學發展現代林業、建設廣東現代林業強省,根據國家和省有關科技發展規劃及國家林業局《林業科學和技術“十二五”發展規劃》、《廣東省林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等,制定本規劃。
一、“十一五”林業科技發展回顧
(一)林業科技發展成就。
“十一五”期間,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改革創新,科學發展生態、民生、文化、創新、和諧等“五個林業”,成功應對了雨雪冰凍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林業各項工作取得了輝煌成就,林業科技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林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5%。林業科技創新成為了廣東林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1、省財政首次設立了省級林業科技專項資金。為有效整合和充分發揮林業科技資源優勢,快速提升我省林業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廣東現代林業建設的科技支撐水平,經省政府批準,省財政于2008年設立了省林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這是我省首次設立的林業科技專項資金。從2008年至2010年,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于開展優良鄉土闊葉樹種和珍貴用材樹種良種選育及高效栽培、工業原料林資源培育和高效利用、生態公益林可持續經營與效益監測評價、林業防災減災等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專項實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并構建了油茶、鄉土樹種、珍貴樹種等研發團隊,有力地促進了產學研合作。專項資金的設立對我省林業科技創新與示范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2、林業科技攻關取得重要成果。重點開展了林木良種選育、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建設、木材加工利用等關鍵技術攻關,收集保存了一批優良鄉土闊葉樹種種質資源,攻克了一批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選育出的濕加松優良雜種組合材積生長量比濕地松提高100%~240%,扦插成活率達80%以上;濕加松、高脂馬尾松快繁育苗實現了產業化;黎蒴扦插及相思、南洋楹、樟樹組培育苗技術取得突破。桉樹人工林地力維護技術、南洋楹速生豐產栽培技術、濕加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和土壤管理技術,紅錐、黎蒴等鄉土闊葉樹種菌根苗培育、豐產栽培技術等研究也取得新進展。生態公益林樹種選擇、配置模式、低效林改造及高效生態林恢復與重建等技術進一步完善;森林生態效益監測評價研究也全面展開。3S技術在森林資源管理、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等方面進一步得到應用,摸索出了一套生態防控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薇甘菊綜合防治技術,引進的綠僵菌及其配套技術成功消化吸收并應用,配制的綠僵菌復合劑防治桉樹苗木白蟻取得良好效果。黎蒴人造板生產、木材保護技術更加成熟。“十一五”期間,共有17項林業科技成果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4項成果獲得梁希科學技術獎;申請林業植物新品種權18個,其中授權5個;42個品種通過省級林木良種審(認)定,其中有13個油茶品種通過審(認)定。
3、林業科技創新示范平臺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大力加強林業科研開發、資源共享、成果轉化等公共科技創新和支撐平臺建設,促進了全省林業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共享和信息交流,提升了我省林業科技創新和示范的能力。廣東林業高科技園區重點建立和完善了林木種質資源保存庫、林木遺傳育種實驗室、標本館等設施,引進了林木專用肥等一批開發項目,園區基礎設施和科研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建立了一批省級林業科研推廣示范基地,省級(東江)林業科研試驗示范基地已建成優良鄉土闊葉樹種、桉樹、相思、濕加松、速生高脂馬尾松及能源林、珍貴用材林樹種試驗示范林2050畝,初步建成了集科學研究、科技示范、成果推廣、科普教育于一體,全省林業重點科研項目、科技成果與林業優勢科技品牌試驗示范與展示的創新平臺;省級(肇慶北嶺山)優良珍貴樹種培育試驗示范基地已建成檀香、黃花梨、土沉香等八大優良珍貴樹種試驗示范基地2310畝;廣東肇慶大南山現代林業試驗示范基地、省高脂馬尾松良種繁育基地等建設也已初具規模。省級森林生態效益監測網絡初步形成,建立了東江、韓江、西江、北江流域森林生態效益監測站及國家林業局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廣東沿海防護林森林生態定位研究站;建立和完善了廣東林業科技信息網,促進了林業科技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了林業科技信息化服務水平。江門、佛山、東莞等地林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區域性示范帶動作用逐步顯現。
4、林業科技推廣示范效果顯著。加強科技成果轉化,重點開展了桉樹、相思、南洋楹、濕加松、高脂馬尾松等優良品種、無性系及豐產栽培技術等成果的轉化應用,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60%。2009年至2010年,中央財政安排我省林業科技推廣示范項目21個,總投資2100萬元,進一步推動我省林業科技成果轉化。我省自主培育的濕加松良種深受生產單位和群眾的歡迎,年繁育優質苗木300萬株以上,5年累計推廣面積達18萬畝。從周邊油茶主產區引進的油茶優良品系在我省的粵北油茶產區也得到進一步推廣。利用綠僵菌制劑防治桉樹苗木白蟻,應用生物制劑防治松毛蟲、竹蝗,松褐天牛誘木劑、引誘劑應用于松材線蟲病的治理,森草凈防治薇甘菊等均在生產中廣泛應用,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木材保護技術已在省內外推廣應用,木材防腐產品廣泛應用于園林建筑、農用香蕉支撐等方面,為桉樹、相思等速生材的應用開辟了新的途徑。博羅、德慶、龍川3個縣被國家林業局列為第一批全國林業科技示范縣。全省共有41項林業科技推廣項目獲得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